挖掘资源搭建共富“大桥”
本报讯(衢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徐双燕 见习记者 唐逸涵 本报记者 刘青)大桥头乡大桥村下辖6个自然村,共有农户699户,村民2031人。近几年来,借助土地综合整治的东风,不断盘活资源,带动了村庄发展。
7月10日下午,烈日当头。在大桥村樟山底自然村,55岁的村民曾有英与30位村民一道,在田里埋头插秧。“这是我自家的地,之前一直没利用起来,现在村里统一流转,我不仅有租金收,来插秧每天还有170元工钱。”曾有英喜滋滋地告诉记者。
今年,大桥村流转了1300亩土地进行集中连片开发。一期500亩已种上绿油油的秧苗,长势喜人。“以前都是种柚子,土地整治后,统一种植水稻,很多村民一开始不接受,认为不切实际。我带他们去同弓乡参观,让他们亲眼看看整治后土地资源得到开发的成效。”大桥村党支部书记韩国强说,这次参观,让村民们大开眼界,转变了观念,支持配合土地整治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
“我们村曾因民心涣散、干群关系疏离导致发展停滞。”大桥村党支部委员黄斌斌坦言,以前的大桥村村情复杂,村干部没有威信,各项工作难以推进,村集体经济一直是零收入。2020年,韩国强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把聚民心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提振干部精气神的同时,动员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化解矛盾,解开心结,村风逐渐转好。
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怎么破解?韩国强一直在跑。2022年11月,由县工商联牵头,异地商会捐款200万元,以每亩每年600元的价格从村民手里流转土地,在大桥村建设共富菇园。如今,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33亩菇园建成,用于种植猴头菇。
猴头菇是常山“三宝”之一,当地村民有种植经验,而且市场价格也不错。“头部季种出了5万公斤的猴头菇,一下子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韩国强说,全村还有30多人在菇园就业,上半年共发放劳务费15万元。
“去年,我们和莲塘、樟山、浮河村合作,成立了强村公司常山县浮河厂房经营有限公司,共同出资900万元,在万洋众创城买下4800平方米厂房用于出租。今年,在辉埠镇民辉置业有限公司入股60万元,经营餐饮业。”韩国强介绍,经多番努力,去年起,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从零到40万元的飞跃,今年上半年已突破50万元。
如今,大桥村土地整治有序推进,物业经济有声有色,韩国强蕞关心的还是共富菇园。“下半年,我们打算进一步完善菇园设施、丰富菇种,在菇园内架设光伏,同时再扩建30亩,打造研学基地。”韩国强还计划引入更大的农业种植主体来打理菇园,期待在专业团队的运作下产生更大的效益。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浙公网安备 045号
常山县新闻传媒集团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由衢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