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常山经济开发区腾笼换鸟筑巢引凤全面加快高质量发展
2021年,浙江常山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为“常山经济开发区”)硕果累累:116家规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7.68亿元、同比增长31.82%;实现总税收10.79亿元,同比增长9.65%,其中规上企业税收7.07亿元,同比增长27.39%;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33.62亿元,同比增长41.38%!
节节攀升的数字背后,是常山经济开发区聚焦“强发展、求突破、勇争先”目标,以“工业提振”为主要抓手,全力推进园区内重点项目建设的举措。
这一年,常山经济开发区获得省政府批复成功列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名单;这一年,常山经济开发区推动园区平台数字化改革,启动园区智慧化建设;这一年,常山经济开发区推动轴承产业“二次崛起”,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这一年,常山经济开发区助力产业二次迭代,配合开展提质转型攻坚行动,截至目前,签约率达96.9%;这一年,常山经济开发区转换手法,通过融资、专项债等方式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2.86亿元,重点项目建设成果显著;这一年,常山经济开发区合计决策通过47个项目,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个,总投资约2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约23亿元,新供地入园项目19个。
2022年,常山经济开发区坚决扛起推进工业强县的主要责任,在工业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建设“浙西头部门户”。
经济提质转型事关常山可持续、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常山经济开发区是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平台,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推进,分步实施,以经济开发区新都片区为先行启动区,到2021年底,处置低效工业用地1000亩以上。”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何建祥说,这是常山经济开发区提质转型攻坚行动发出的“号角”。
推进园区“腾笼换鸟”,盘活存量资源,成为摆在常山经济开发区面前的改革创新题。
2021年以来,常山经济开发区坚持问题导向,摸清各类低效闲置资产存量底数,坚决把好历史梳理、政策处理、分类处置、腾空转型、信访维稳“五大关”,做好企业出清、盘整、重组等工作,全力以赴挖掘发展潜力,激发企业的二期、三期投资,以大和系、小乔系、哲丰系、斯凯孚系、众卡系等龙头企业的再投资延伸产业链、做优产业链。
近日,在常山县工业水厂项目建设现场,40余名工人各司其职,正在开展污泥脱水车间和污泥浓缩池的基础浇筑工作。该项目占地面积13165平方米,总投资2300多万元,于2021年10月中旬动工,目前已经完成基础施工,建成后可满足整个生态小微园区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据悉,自去年7月常山县发出提质转型“攻坚令”,园区开展“腾笼换鸟”行动,实施了一系列务实举措。目前开发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共28个,年度投资约2.86亿元。
2021年,常山经济开发区共召开决策会19次,合计决策通过55个项目,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个,总投资约3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约26亿元,新供地入园项目19个。
优增量,以量质并举、提质增效为目标,常山经济开发区深入推进“双招双引”行动,不断提升招商效率和质量,培育引进了一批规模以上企业,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数字经济、大健康、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常山经济开发区深化产业招商、以商招商、“一把手”招商等模式,成功引进了总投资超20亿元的“小乔”科技智能制造项目等优质项目。
坚定不移做好“提质转型、腾笼换鸟”,去年以来,常山经济开发区以“亩均论英雄”为抓手,对档次不高、产业零乱的低效企业,通过“提质转型、腾笼换鸟”这剂“猛药”加以调节。
去年,浙江中贯轴承有限公司60亩土地通过司法拍卖盘活,另有4家企业闲置的共计74.19亩土地被开发区收购盘活,为新项目落地提供了土地要素保障。另外,开发区又对头部批65家低效企业启动提质转型攻坚行动,截至今年1月26日,已有64家企业完成签约,签约率达98.64%。目前37家宗地企业已完成29家资产过户,共盘活工业用地1208亩。
位于新都片区的提质转型攻坚行动,是常山经济开发区迈向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左膀右臂”。
“金川片区是紧靠主城区的核心板块,必须坚持高端引领,着力打造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和城市结构的关键点。”何建祥说,“我们的目标是做深产城融合,重点加快科创中心、云创蔚来创业园、职业中专、现代物流产业互联网集成平台等项目建设,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地。”
新都片区由于历史上的招商缺乏系统的产业规划,造成入驻的产业繁杂,后续难以形成良好的生产服务配套,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壮大发展,急需提质转型。“目前我们确定了头部批整治宗地企业37家,租赁企业55家,合计92家,共计面积1207.5亩。宗地企业收储后重新进行规划利用,初步分为三类,其中147.72亩用于打造专业小微园,608.81亩用于集中连片开发,不属于以上两类的宗地,我们坚持因区制宜利用,遵循产业对路、亩产税收高的原则,对新引进的企业负责。”何建祥说。
为了实现园区内的提质转型,常山经济开发区还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开发区委托浙江工业大学实地调研常山轴承产业,编制常山县轴承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给常山的轴承产业“二次崛起”提供“良方”;顺利完成精密基础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运营方案编制工作,研究制定部门分工方案,筹建精密基础件检测中心;助力产业二次迭代,对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衢州市分行以解决“提质转型”行动的资金问题……开发区纪工委还通过建立周分析、旬督查、月通报、季排名的常态测评机制,对开发区各项重点工作进行测评排位,确保工作有序高效推进。
拉高标杆、放大格局。常山经济开发区对标省级标杆园区要求和“未来工厂”建设标准,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整合空间资源、改善园区环境、优化配套设施,全面提升园区能级。
4月20日,记者在常山经济开发区生态园区专项债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加快施工,集中仓库、军用光缆管道、工业水厂等项目部分工程已完工,永丰路、林家路等园区道路基本建成。
何建祥介绍,2021年,开发区共投资4亿元,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工业平台能级,其中仅生态园区就投入专项债项目资金2亿元,用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基础设施完善了,园区企业发展步伐也加快了,该生态园区内5家规上工业企业202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8亿元,同比增长了30.5%。
2020年11月,常山经济开发区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管委会以此为契机,聚焦“强发展、求突破、勇争先”八大行动总目标,以“工业提振行动”为主抓手,以平台能级提升为突破口,主要领导统领抓,班子成员包干联系,专门成立提质转型、产城融合、生态园区能级提升等10个攻坚专班,全力抓生态园区专项债项目实施、金川片区产城融合、新都片区提质转型,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川片区是紧靠常山主城区的核心板块,规划面积5.61平方公里。常山县坚持高端引领,着力打造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城市结构的关键点。一年来,该开发区围绕做深产城融合目标,重点加快科创中心、云创蔚来创业园、职业中专、现代物流产业互联网集成平台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地。2021年初,以服务轴承、纺织行业为己任的浙江理工大学常山研究院正式入驻;9个班建制的科创幼儿园已于2021年9月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的科创中心,2021年5月开建,目前正进行基础部分建设,预计2023年12月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不仅如此,常山经济开发区还践行“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服务宗旨,打造蕞优营商环境。
版权声明:本文由衢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