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古道上的一颗明珠
常山“西至草萍四十里,为江西广信府玉山县界,稍北至壕头五十五里,亦系玉山县界。”历史上,常山、玉山两县曾同属信州管辖,境内常玉古驿道是往来浙赣之间唯一的一条官道,也是唐洛阳至广州驿道的一段。
常玉古道,衢常玉古驿道之常山至玉山段,驿道自常山县城始发,向西经五里亭、七里坳、十里山、十五里、十八里、蒋莲铺、曹会关、白石街、小白石、中坊,由草坪越省界进入江西玉山县境。全长四十公里,境内里程约二十一公里。古道有三分之二在位于常山县城西南的白石镇境内。作为古时的交通要道,常玉古驿道在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笔下亦有记载。明崇祯九年(1636),徐霞客感到自己老病将至,计划二年之久的西游之事再拖延下去恐怕会难以成行。于是在崇祯九年九月十九日与数位好友畅饮至子夜后,乘着酒意登船出发,开始了他一生中蕞后一次也是蕞壮烈的一次“万里遐征”。这次出行,徐霞客先东迂后西行,二十五日才由嘉善县入浙江省境内。十月十六日下午,徐霞客抵达与江西搭界的常山县。当时的常山,在经历崇祯八年的水灾后元气尚未恢复,疫气盛行,满野饥荒。徐霞客在其《浙游日记》里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途经常山时的切身感受,他在书中写道:“十六日,旭日鲜朗,东风愈急。晨起,过焦堰,山回溪转,已在常山境上。盖西安多橘,常山多山;西安草木明艳,常山则山树黯然矣。溯流四十五里,过午抵常山,风帆之力也。登岸觅夫于东门。径城里许,出西门。十里,辛家铺,山径萧条,无一民舍。又五里,得荒舍数家,日已西沉,恐前无宿处,遂止其间。”徐霞客在十五里找了一处民舍投宿,于次日经白石进入江西省玉山县,继续其西南之行。
常山凭借水陆交通接壤之地的优势,宋室南渡后更成为交通枢纽。江、浙与内地各省间运输,大多在常山中转,位于常山、玉山交界处的白石举足轻重之地位更是渐渐得以奠定。宋、元时的草坪驿和明洪武七年(1374)所建蒋莲铺、白石铺等都是为往来浙赣两地的公文传送与达官贵族服务的。
明嘉靖十年(1531),知县陈炜倡议募资修筑常玉大路,嘉靖十三年(1534)始成。“常玉二山,八省通衢,肩挑觅食者,日数千人……两邑夫役,藉挑为业糊口养家不下千余人”(乾隆《玉山县志》载)。在距县城约十三公里处,有一个呈块状聚落的村子,古道穿村而过。因村中道路相对开阔,挑夫行人大多愿意选择在此停留休憩,村子沿街就开出许多茶亭酒肆,相隔数米就有一家小吃饭铺,生意十分红火。街路面以块石铺成,故被称之为铺石街,后因读音与白石相近,慢慢演变为白石街。
明后,浙盐运销四省,广信(上饶)府属七县食盐在常山中转,经白石运抵玉山分销。清末,食糖、海味、工业品等货物由钱塘江溯流而上,船运至常山起岸中转,经常玉四十公里旱路出白石运达玉山;畅销国内外的景德镇瓷器、抚州夏布、万载鞭炮、广丰烟叶、玉山茶叶等土特产品则由白石入常山境中转,再沿钱塘江水运到沪、杭进而销往国内外。据民国十七年(1928)《常玉公司营业概算书》统计,每年经白石街往来的各类货物合计有二十二万担之多。凭借地理位置的优势,一个以白石街为中心的农副产品集散地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明清时期,白石街就有墟日,农历每月逢五、十的日子,相邻常山、玉山、江山三县乡村的农民便把粮食、油料、农副产品、农具、日杂用品、家禽家畜等带到集市上交易。白石是产粮区,农户素有养母猪的习惯,母猪产下的猪仔运到白石边贸市场售卖,价格相对便宜。每到墟日,临县的农民就会慕名前来白石街“捉猪仔”,小猪市场十分繁荣,当地特产红辣椒也是远近闻名。
白石街明、清属宣风乡招贤里六都余字庄,1929年属礼字村(乡),1935年后属宣风乡七、八保,解放初属宣风乡七村。1957年与曹会关村合建白石街高级社,次年析置白石街生产队,1961年改称白石街大队,1983年改为白石街村。白石街村民以胡姓为多,因当地村民大多是由江西建昌府南丰县迁入,村民日常对话以南丰话为主。
解放后白石街成为区公所、乡人民政府以及村委会驻地,建起了供销社、邮电所、粮管所、农行营业厅、卫生院、完全小学、税务所、工商所、食品站、道班、法庭、派出所、交警中队、信用社、物资供应站、电影院等,成为白石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常玉公路改建后,连接浙赣两省的交通要道变得宽敞平坦,便捷的交通大大地加快了白石街村的发展,村中街路两旁店铺林立,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2013年9月,白石街、胡家、苏家科三个村规模调整合并为白石村,村里各项工作的发展更是踏上了一个新台阶。如今的白石村在开展苗木种植业这一村发展主题工作的同时,将原电影院改建为白石来料加工厂房,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产业,曾获得衢州市优秀来料加工专业村之荣誉。在胡家自然村中心塘整治、白石新区建设、文化公园建设等亮点工作的开展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2016年以后,白石镇政府对集镇道路、入口、沿街建筑立面、杆线、低小散企业、卫生秩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整治提升。建成休闲文化广场,开展庭院绿化、公园绿化,隔离带绿化美化,着力打造良好生态人居环境。
为解决每逢墟日车辆拥堵、秩序混乱的问题,白石镇政府专门在白石村集镇中心区块征地十九亩,建设临时墟日市场,将原来的马路市场固定下来。后又联合民政局集七个行政村移民资金投资建设村物业经济项目———白石镇宣丰边贸综合大楼,这个集墟日交易市场、电商超市、农特产品展销、办公写字楼、酒店餐饮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乡镇商业综合体的建成,将提升白石的集镇品味,完善集镇功能,成为白石村,乃至整个白石镇的标志性建筑。
白石村,这个缘于常玉古道而发展的村庄,如同一颗古老而璀璨的明珠,在浙西边陲闪耀着它独特的光芒。如今,古道已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新农村建设的大道上,白石村的村民们依然会卯足干劲往前奔,朝着更辉煌的明天前行。
版权声明:本文由衢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