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缘”携手相牵——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帮扶龙游县社阳乡凤溪村纪事
“山海情缘”携手相牵 ——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帮扶龙游县社阳乡凤溪村纪事
2023-10-09 06:42:22
山与海的距离,因携手帮扶而缩短,因相互交融而结缘。坐拥世界头部大港之国企——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深藏绿水青山间的村落——龙游县社阳乡凤溪村,从2018年6月起,响应浙江省“千企结千村”专项行动开展结对帮扶,五年时间过去,一份沉甸甸的帮扶答卷,谱写出一曲新时代的山海共富情。
时间见证帮扶行动走过的历程,也记录下一个个温暖感动的瞬间。
五年来,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产业带动、项目帮扶、资金支持、消费增收”等多种方式,帮助凤溪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造血活血、互惠共赢。如今的凤溪村已摆脱当年的落后面貌,去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一跃达到60万元,今年将向70万元冲刺,凤溪已成为社阳乡8个行政村的领头雁,在绿水青山间展翅高飞。
凤溪村位于龙游县社阳乡的北出口,依傍社阳水库,距龙游县城约17公里,2007年由溪东、楼下、山坪头、泽江、大岭足五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现有农户745户,人口1906人。林地10823亩,耕地1223亩,是社阳乡有机茶和柑橘的重要产区,村内小溪穿流而过,农户依山傍水而居,绿色满目,景色怡人。然而,由于资金匮乏、可开发资源少,村集体缺乏自我“造血”能力,在全省“消薄”攻坚开展之前,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仅9800元,看不到村里的发展前景,村干部工作没干劲,村民对未来底气不足。
帮扶不是单向的“输血”,而是要增进村里的“造血”功能,在双向奔赴中,擦出光亮,让村民看到希望,提振改变现状的信心。
负责帮扶工作的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驻村指导员,一头扎进凤溪土地,走村入户摸民情,深入田间谋良方,探访市场看行情,寻求帮扶出路。通过挖掘凤溪村自身资源禀赋,突出项目引领、产业带动等方式结对帮扶,蕞大限度激发乡村活力,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同时发挥村企双方党建联建、区域协同优势,深化合作,谋求可行性项目,形成资源互补、项目共享的发展模式。多少不眠之夜,一次次奔波的身影,结下一串串帮扶丰厚的果实。一组组数据可印证村庄的惊人蜕变:2018年以来,投入帮扶资金共计473.5万元;实施项目帮扶,对接龙游县中小企业孵化园富民产业园。“飞地物业”每年为村里带来经营性收入12万元;深化项目联动,“借鸡生蛋”。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开展租赁业务,每年增加村经营性收入33.6万元。产业帮扶,打开新思路。以新模式扩大黄茶产业,每年村里收取承包租金6万元;无中生有设立来料加工点,建立共富工坊,为50多名村民创造在家门口赚钱的机会。同时,帮助村集体融资20万元,谋划实施凤溪村屋面光伏项目,年收入将达2万元。还有就业帮扶、消费帮扶等,结对帮扶打出的组合拳,促成凤溪实现裂变。
乡村振兴,党建引领。自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与凤溪村结对以来,以“组织共建、党员互学、阵地共用、活动共抓、发展共促”为原则,组建“山海有约”党建联建长效机制。结对共建以来,先后选派2名党员干部到凤溪村担任驻村指导员,充分发挥国企人才在产业发展、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帮助剖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厘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径。同时发挥“放大器、撬动板、搬运工”作用,组织凤溪村两委干部赴宁波舟山港考察学习,从“党建+乡村振兴”“党建+项目”等方面开展交流研讨,为助力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走访慰问送温暖。几年来,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共捐赠37.5万元资金用于孤寡老人危房修缮和困难补助,连续四年向村里每位贫困学生补助2000元/年,累计为48名困难学生送去慰问金和关心关爱。同时,为41名低收入农户、80名85岁以上老人发放关爱金及保暖被等物品,并对6户孤寡老人完成隐患住房修缮,把关怀和温暖面对面、实打实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帮扶结对助增收。驻村指导员林彬在凤溪村创新打造闲置复垦土地经营权“一角”起拍的形式租给低收入农民,并鼓励低收入农户利用闲置地块种植辣椒、番薯、花生、萝卜等农作物。同时,联系农科院给予技术指导,确保农作物丰产增收。
时间定格在2019年1月2日。在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毛剑宏和龙游县领导的见证下,凤溪村与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龙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定向捐赠协议书,凤溪村获捐200万元定向捐赠慈善资金,用于“飞地项目”龙游县中小企业孵化园富民产业园物业项目建设,保底6%收益率,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2023年凤溪村利用宁波舟山港捐赠资金210万元,进行资金拼盘,用于村集体采购龙门吊吊具,定向出租给港口,以收取租金方式每年增加村经营性收入33.6万元。
在此基础上,驻村指导员努力拓宽渠道,补上产业增产的短板。借助海港力量,打通销售渠道,将村内农产品推销至宁波,2020~2022三年内共销售农产品:大米22吨,手工番薯粉丝2542公斤,玉米约11万根,椪柑750公斤,实现富民增收104万元。在帮扶增加集体经济的同时也打响了社阳农产品品牌。
持续增收,需要龙头产业引领。凤溪的优质生态环境、非常适合种植黄茶,高山黄茶幽香耐冲、色润味甘,市场前景看好。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发挥村里特色资源,驻村工作组与村集体一起商议,从2020年初开始种植黄茶,采取“土地入股+统一建设+流转经营+村民分红”的方式,将农户手中闲散的土地由村集体统一流转整理,建设100余亩黄茶基地。2022年通过对外招租,收取租金。同时,优先聘用村内低收入农户种植黄茶,每年不仅可以从每亩土地上获得400~600元的租金,还可以在家门口打工。
支持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加大对特色农副产品销售的扶持力度。2020年,驻村指导员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学习玉米种植技术,邀请浙江农科院玉米特色旱粮研究所专家到村指导,利用复垦地块,推广种植鲜食玉米15亩,至2022年又扩大到33亩,主要销往宁波舟山港、大型商超等。今年规模化种植西瓜基地约40亩,并联合社阳乡老年学校打造现场实践教学基地,在为村集体增加收入的同时,也为乡村培育新的“土专家”。
“多亏有林书记鼓励和支持,帮我们村引进了来料加工项目,老人一天在家赚五六十元没问题。”近日,村民叶慧芳指着家里堆放的来料加工产品说,这批是饰品穿珠业务,除了凤溪村设有3个点,已扩大到邻村,共有60余名老人参与干活。2021年11月,驻村指导员林彬走村入户探访,和她聊起解决村闲置劳动力就业的事,让她眼睛一亮,双方一拍即合,选定由她牵头做经纪人,这一做就是两年,村民参与热情高,业务订单也连续不断。
实现村民家家有收入,人人有事做,需要平台支撑和能人带头。驻村指导员与村干部一道探索构建“党政搭台、产业引路、市场运作、多方共赢”新模式,达到既破解群众增收难,又实现村集体增富、企业降本增效的多赢目标。
深化村企合作,推行“企业+村党组织+党员+农户”的协作模式。与县农业龙头企业浙江宗泰农业公司对接,联合打造以凤爪去骨为主的“夕阳红”共富工坊。共富车间约200平方米,由第三方企业负责技能培训和工坊管理,村集体协同参与工坊相关事务,党员负责带头参与并宣传工坊,农户负责劳动力提供,共同打造村企结对共富工坊新样板。截至目前,累计带动村内富余劳动力就业超80人,其中长期劳务工40余名,低收入农户10余名,实现人均月增收近2000元,助推农户就近增收。
聚焦低保、残障、妇女、留守老人等重点人群就业技能不精的问题,通过“企业派人+老年学堂派课”的形式送技到人,为低收入人群开辟优先就业通道,让10余名低保、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村民实现“村口干活、用工灵活、来去自由”。
为促进“夕阳红”共富工坊尽快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充分发挥党建联建机制,强化乡、村、企多级统筹协同,派选驻村指导员担任工坊“红管家”、组建“三个一”制度联系人及工坊党小组,加强对工坊的政治引领、运维管理和安全监督,同时建立本地资源、供给需求、政策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四张清单”,推动企业所需与村情民情精准对接,助力“夕阳红”共富工坊跃升。
除有效解决村民家门口就业难题外,凤溪村依托“一乡两库”生态风貌、特色中草药产业发展、省市级非遗文化传承三大优势,与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达成协议,成为集团党员主题教育、职工疗休养基地,到目前共接待企业员工3批90人次,村集体通过场地租赁、提供服务等形式增加收入约3万元。
山海携手,帮扶效应在村庄每个角落放大。村民们欣喜地看到,入村的东溪桥变新了,村道变宽了,河道水毁工程修复了,原来的小学旧房经过修缮变成了共富楼,村里的各项文化生活服务设施越来越完善。在村庄中部的空地上,“社阳乡凤栖小区规划图”指示牌,昭示着不久的将来,一个总用地面积约1.05公顷的美丽宜居新村将拔地而起,和美幸福富裕的未来凤溪新画面正徐徐展开。
版权声明:本文由衢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