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对市政协
八届一次会议第232号提案的答复发布日期:发布日期:2022-09-27访问次数:
你们在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加快构建我市现代物流体系助推省级新区创建的建议》的提案(第232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支持衢州创新省际合作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衢州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到2026年基本确立、到2035年全面确立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地位”的奋斗目标。现代物流作为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构建我市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形成服务衢州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物流发展格局,对打造省级新区、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有着重要意义。
但目前我市物流存在能级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与打造四省边际交通物流桥头堡目标还存在差距。一是物流规模与竞争力不具明显优势。与四省边际上饶、南平、黄山等城市相比,我市2021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位列第三位,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仅6.78%,占GDP比重仅3.54%。二是物流节点集约聚集效应不强。各物流枢纽节点布局分散、空间距离较远,不能形成合力和凝聚力,对周边城市辐射能力较弱。各物流园区错位发展不够充分,物流节点的定位和层次低水平、同质化倾向明显,经营效益不高。三是物流与产业发展协调性差。衢州物流业仍处于被动适应产业需求阶段,主动引导和促进产业作用不强,物流有效供给不足、供需结构不匹配,无法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对高端服务的需求,也难以创造和产生新需求。现有的物流园区服务能力和范围有限,衢州原材料和产成品物流往往需要到义乌中转,导致物流成本增加、运费高,运输时间延长,时效性低。四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不够。我市以传统货运服务为主,业务类型单一问题明显,经营模式相对传统,新业态新模式较少,多式联运、高铁快运、航空物流、冷链物流等发展滞后,供应链上下游整合能力较弱,行业智慧化标准化水平普遍不高。
下一步衢州要加快物流业发展,打造四省边际交通物流桥头堡,助力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省级新区建设,衢州物流发展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抓通道提升,完善物流网络体系
提升我市铁路陆路交通优势,补齐航空、水运短板,构建与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相匹配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促进物流资源集聚,提高物流运行效率。
全面建成杭衢高铁,开工建设衢丽铁路,深化衢南铁路、衢黄铁路项目前期,谋划争取甬金衢高铁,构建1小时到达省内主要城市、2小时到达长三角主要城市、5小时到达京津冀和珠三角主要城市的“125”高铁交通圈。
全面建成杭金衢高速改扩建二期、351国道衢州段等重大项目,推进甬金衢上高速公路、杭淳开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高标准构建“两纵五横”高速公路网、“六纵五横”国省道干线小时”、县域“半小时”交通圈。
积极深化省海港集团创新合作模式,打通内陆腹地节点与宁波舟山港的海铁联运通道。全面建成衢江航道等级提升工程、衢江港区大路章作业区二期工程、龙游港区桥头江作业区二期工程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常山江航电枢纽项目,深入推进江山江航运开发项目前期,加快推进浙赣运河等战略******通项目,加快形成“一干二支六港区”内河港口布局。
完成衢州机场改扩建工程,大力拓展优化对外航线网络。全面建成开化通用机场,推进衢州机场迁建,构建客货并举、以货为主、多级协同的民用航空服务网。引导航空快递产业临港布局,壮大航空快递发展,加快电商、跨境电商、冷链等航空物流需求资源聚集。
(五)打造四省边际多式联运枢纽港
坚持设施联动、港产融合,加快衢州市铁路货场搬迁、铁路专用线和衢江港区大路章作业区二期建设,谋划推进空港新城建设,依托衢州机场航空港、杭衢高铁(衢江站)、衢江港区,形成多式联运物流体系,立足浙西,打造物流中转便捷、资源要素集聚的四省边际枢纽港。
二、抓产业融合,提升物流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支撑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大力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和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提升物流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物流对“工业强市”支撑作用。围绕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特种纸等产业链开展物流智能化改造,推广应用物流机器人、智能仓储、自动分拣、无人叉车等新型物流技术装备,提升园区运营智慧化水平。打造“智能工厂+智慧物流”模式,加强与上下游各类品牌商、制造商、服务商的协同,积极拓展采购、分销、仓储、运输、配送、金融于一体的供应链服务,为衢州“工业强市”提供现代物流支撑。
(二)提升四省边际商贸物流服务能级。深化物流与商贸协同联动,立足衢州、服务浙西地区,辐射浙赣闽皖,面向长三角地区,提升区域物流集散供给,挖掘衢州传统商贸中心的品牌影响,依托特色绿色农产品、五金机械、门业家居等专业交易市场。抢抓RCEP等市场开放机遇,积极申建综合保税区,抓好自贸联动创新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打造泛亚铁路冷链商品集散交易中心,集聚发展一批跨境物流龙头企业,打造“聚浙西、通四省、联全国”四省边际商贸物流桥头堡。加快农产品产地预冷、初加工、冷藏保鲜、冷链运输等设施建设,健全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运营标准和优化资源要素保障。鼓励企业建设和改造冷库,配置冷藏车等设施,提升农产品冷链技术,培育一批农产品冷链物流“链主”企业,打造长三角优质生态农产品供应高地。
(三)推动物流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抢抓数字时代、消费升级时代的多重机遇叠加,加快推动重点物流领域创新发展。积极推广“冷链物流+预制菜”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积极推广“连锁直销+冷链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销售终端”等新型冷链物流新模式,提升冷链物流专业化水平。重点发展高端电商、冷链生鲜产品,推动浙闽皖赣及长三角主要城市“半日达”、国内主要城市“一日达”。谋划建设航空快递物流园区,积极引入具有航空运输能力或资质的快递企业入驻衢州,建设面向全国的航空快件转运中心。
三、抓企业培育,推动市场主体壮大
积极招引培育一批“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下的物流平台型龙头企业,鼓励市内大型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等方式进行重组,对分散的物流设施资源进行整合,着力培育发展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现代物流龙头企业,积极向集运输、仓储、包装、加工、配送、金融等为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领域拓展,推动传统运输企业由单一的运输、仓储向综合型、平台型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升物流对衢州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培育物流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加快《衢州市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政策三十条》出台,加大对新引进物流企业、独立核算的网络货运(无车承运)平台,船运公司、海关中介、船货代理中介等支持政策。加大物流企业“小升规”、提质增效、多式联运等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鼓励企业升规入库、评A级等,推动市场主体壮大做强。
四、抓要素保障,优化物流发展环境
(一)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实施大商贸政策,针对物流企业提质增效、龙头企业培育、鼓励多式联运业务等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及政策优惠,促进运输结构调整,实现物流降本增效。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加强合作,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适时开展仓单质押、物流供应链金融等物流金融型增值服务。
(二)培养物流专业人才。鼓励高校设立物流相关专业,鼓励物流快递企业、电商企业、相关协会与高等院校、职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物流快递与电商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鼓励优秀人才返乡创业。依托邮政行业人才培养基地,鼓励物流快递企业提供营运支持,参与农村物流服务建设。深化省海港集团与我市在人才培养方面合作,为衢州培养相关专业人才提供技术指导。
(三)加强向上对接力度。近年来国家、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物流基础设施,特别是冷链物流,国家层面有中央财政服务业发展资金、中央预算内资金、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省级层面支持冷链物流园区(基地)建设、省重大产业项目用地指标奖励等,减轻了项目建设资金压力。下一步我委将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力度,加强向上对接,争取国家、省对我市物流领域支持。
感谢你们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们继续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建好言献好策。
版权声明:本文由衢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