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招商投资促进中心关于对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第162号提案的答复
你在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聚焦重点产业招大引强 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建议》的提案(第162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聚焦聚力打造优势主导产业集群,深入推进“五链”融合,进一步凝聚了产业发展向心力,全市招商引资项目数、到位资金数、百亿级重大项目招引数屡创历史新高。为进一步推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增效,切实推动市县产业协同发展,市招商中心积极构建市域一体产业发展新格局,探索通过产业一体布局、项目统筹流转、要素统筹保障、项目合力推进,市县协同、凝心聚力推动招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优化布局,推动市本级主导产业向各区块延伸
结合各区块产业基础、产业规划、要素保障等情况,除各县(市、区)原有主导产业外,将市本级六大主导产业向各区块延伸(光电产业延伸至柯城区,物理加工型化工新材料产业延伸至衢江区,含氟聚合物、光伏、特种纸产业延伸至龙游,动力电池、电子化学材料、光伏产业延伸至江山市,精细化工、特种纸产业延伸至常山县,硅材料产业延伸至开化县),着力构建市县产业协同联动的发展新格局,有效破解市本级平台空间不足等限制性问题。
(二)会商流转,推动市县招商项目信息流转互通
一方面,积极推动市本级招商信息向各区块导流。结合项目需求、产业链配套及区块产业、要素情况等,对需流转项目提出落地布局建议,根据项目投资额分别由市招商中心、常务副市长、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级进行重大项目布局决策,推动项目信息导流至各区块。自2022年该项机制实施以来,已累计统筹流转制造业项目150个,总投资2142亿元,其中已正式签约项目28个,总投资679.1亿元。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区块间招商项目信息统筹流转。着力构建招商项目信息双向导流机制,进一步完善区块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将区块间流转项目签约、落地考核分值按比例、分区块计算,切实推动项目流转至产业更匹配、配套更完善、发展更适宜的区块落地;如今年1月,总投资135亿元的大族数控产业园项目由柯城区流转至智造新城,目前项目已成功签约。
(三)协同联动,优先保障重大制造业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需求
在土地保障方面,由智造新城、各县(市、区)分别滚动保障定量工业熟地,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熟地空间;在能耗保障方面,由市发改委牵头负责进行全市统筹;在资金保障方面,由衢控集团牵头负责全市产业基金统筹,视项目需求积极谋划争取有关资金拼盘;如今年流转至江山市的总投资105亿元的棒杰项目,由衢控集团和江山市合力进行资金拼盘推进项目顺利落地。
下一步,市招商中心将动态掌握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情况,聚焦招商工作中的痛点堵点,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着力构建产业协同发展、项目统筹流转、要素统筹保障、队伍齐抓共管的全市招商新格局。
(一)进一步构建市县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
加快推进项目统筹流转。进一步加快招商项目信息研判,对市本级无法保障项目要素诉求的优质制造业项目,及时推送至有关区块对接,为区块产业发展增添助力。动态掌握各区块产业调整情况。适时开展各区块主导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根据主导产业调整、新兴产业项目招引情况等,动态调整项目招引方向。定期跟进各区块要素情况。由各区块定期梳理报送属地熟地空间等资源要素情况,便于精准高效推进制造业项目统筹流转。
(二)进一步强化重大制造业项目落地保障
协同推进重大项目问题协调解决。定期汇总梳理流转项目进展,对项目推进遇阻的,视情况商请有关部门介入帮助协调解决。积极完善项目研判机制。适时梳理项目信息研判流程,进一步压缩项目研判流转时限,如探索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低于0.52 吨标准煤/万元的项目开辟节能审查“绿色通道”等。
(三)进一步加大专业型干部队伍建设力度
强化主导产业情况调研。结合“五链”融合及六大主导产业链调研情况,分析梳理当前各主导产业发展趋势,为全市招商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引。积极邀请专业机构辅导授课。对接邀请投融资机构、本地主导产业有关负责人、市级有关部门等进行授课,进一步提升招商队伍专业能力水平。坚持市县招商干部队伍齐抓共管。通过线上授课等方式,将干部“两专”素质提升课程等延伸至各县(市、区)招商中心,确保市县招商干部专业素质提升工作协同推进。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争当“两个先行”示范窗口、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衢州实践建好言献好策。
版权声明:本文由衢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