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建设都市中的大花园
原标题:衢州:建设都市中的大花园
建设大花园,是省委省政府深化“八八战略”、践行“两山”理念的重大举措,也给大花园核心区城市——衢州,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总战略、总方向和总目标。
为更好地推动全市大花园建设,衢州制定了《衢州市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纲要》。根据行动纲要,预计到2022年,衢州全市要基本构筑“国家公园+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的空间形态,基本达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建设要求,基本实现“大花园+大平台”“目的地+集散地”的功能定位,彰显出生态环境之美、产业绿色之美、人文韵味之美、生活幸福之美和创新活力之美,开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境界,在四省边际区域率先实现绿色崛起,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地位基本确立。
要想实现这个目标,着力在打开大通道,建设大配套,提供大产品,提升大环境,深化大协作这五个方面主要任务。自此,衢州市大花园建设的时代已吹响行动的号角。
围绕打开大通道。坚持交通先导,加快构建外联、内畅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在加快推进杭衢高铁的同时,深入谋划推进浙西航空物流枢纽,浙赣大运河等基础设施项目。全面打通“两山”转化、消费者到大花园、“大湾区”到大花园的通道,加快杭金衢拓宽,浙西南景区大通道等的建设,使衢州从高铁通道上的节点城市,全面融入浙江创新大通道、开放大通道、海洋经济大通道和生态旅游大通道。
围绕建设大配套。突出城市赋能,坚持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理念,以核心圈层建设为引爆点,谋划建设高铁新城特色小镇群落,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发挥引人、留人、圈人、抢人效应。同时,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承载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保持适度超前、拓展发展空间。
围绕提供大产品。突出“健康和快乐”这两大主题,发挥生态资源、交通区位、历史文化优势,推动产业创新、结构优化,突出大产业布局、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打造一批以快乐运动、休闲度假、文化娱乐、健康养生、幸福养老为特色的高端目的地产品,全力创建国家运动健康城市。衢州全市将全面融入钱塘江唐诗之路黄金旅游带、浙西南生态旅游带和四省边际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健康、养身、养老等幸福产业,努力实现 5A 级景区县(市、区)全覆盖。同时,在加快发展生态经济、幸福产业的同时,衢州也在全力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智慧产业,让美丽更智慧,让智慧更美丽,实现传统产业弯道超车,新兴产业换道超车。
围绕提升大环境。衢州将实施蕞顶格的生态标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尤其抓好钱江源国家公园创建。在发展过程中,坚持软硬并举,构筑包括自然、产业、创新、社会、人文等在内的全生态体系,努力跻身国际花园城市和可持续发展国际示范城市行列。
围绕深化大协作。坚持开放开发,深化对外对内两个协作,用好市外市内两种资源,构建区域协作大格局,实现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借势发力。同时,以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重,全面落实“1+33”杭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未来科技城衢州园等,走出一条新时期山海协作的新路子。
作为浙江首创的特色小镇模式,越来越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衢州市按照“点轴状布局、圈层式开发,产城人融合、钱地人统筹”的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市区核心圈层开发,重点推进七个特色小镇的建设,打造出特色小镇群落,进一步发挥特色小镇群落的集群效应、放大效应。
高铁小镇,选址在三江东路以南、石华线亩。小镇的功能定位为基于内外联通、无缝对接、零换乘的交通综合枢纽,打造四省边际旅游集散中心、商贸中心、会展中心,以及服务于高铁经济的高端设计中心。
教育小镇,占地约2810亩,分成东、西两个片区。东片区位于衢州西区养生大道以东、锦西大道以西区块,用地面积约650亩,将实施两个项目:一是建设一所涵盖基础教育各学段的优质高端国际化的非营利性国有民办学校(约150亩),二是按照“宜学、宜居、宜业、宜游”的定位,以“学校+住宅+商业”模式建设教育小镇(约502亩);西片区西片区位于320国道以北,石华线以东的高铁新城西南处,用地面积约2160亩,主要谋划市委党校迁建项目、衢州电大迁建项目、浙大工程师学院衢州分院项目等建设内容。
科创金融小镇,规划用地面积1500亩,是杭州未来科技城衢州园组成部分。按照孵化、加速、产业化的产业发展阶段和科创平台体系布局,科创金融小镇是山海协作的产业承接平台,将被打造成新经济集聚地、科技创新高地、高端人才居住工作地和总部经济(含金融、类金融机构)集聚地,成为高铁新城的发动机,弯道超车的新引擎。
快乐运动小镇,规划用地约904亩,建设内容主要包市体育中心、市科技馆、青少年宫及各类室外场地、地下空间、内部交通、景观园林、配套商住等。拟先划出491亩,投资约35亿元,启动市体育中心项目,争取2018年9月底前开工建设,确保2020年12月底前建成。主要是“一场三馆”,即3万座的体育场、1万座的体育馆、2000座的游泳跳水馆和1个综合馆。
儒学小镇,也被称为衢州儒学文旅休闲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建设期限2018年-2024年,建设规模约3.39平方公里,其中古城范围约2.09平方公里,内容包括古城改造提升及相关配套、古建筑保护和古街区开发、古城护城河水系打通恢复、南湖广场游客集散中心及配套空间、府山、孔庙孔府、北门、水亭门街区、信安湖等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信安湖一场大秀、文旅主题酒店等。
文旅文创小镇,位于衢州西区的核心位置,东临衢州、北依石梁溪、西至白云中大道、南靠衢江大桥,与市政府仅一水之隔,规划重点建设悦榕庄酒店群、地下不夜城、鹿鸣书院等项目。
医养小镇,总规划净用地约1021亩,目标定位为四省边际区域医疗中心,健康产业链龙头基地,项目方案设想分医疗和产业两大版块建设。
大力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衢州一直都在大力推进小城镇环境整治以及城市转型和绿色发展。同时,在“两个高水平”和大花园建设的指引下,树立把小城镇打造成“大花园”的“蕞美客厅”的目标,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优质自然资源潜在优势逐渐向实实在在的美丽经济现实转变,绿色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有效推动乡村振兴。
坚持规划先行。根据存在的现实问题,衢州将规划设计做为“牛鼻子”,突出“宜居、宜业、宜游”的规划导向,注重设计布局,将文化与生态相融,有效避免了“重复建设”“杂乱无序”和“千镇一面”等问题。与此同时,根据本地财政薄弱的实际,精心打造“十个微民生项目”工程,提升小城镇功能并彰显地方特色。截至2017年底,全市88个乡镇共完成投资27亿元,在全省提前实现“十个全覆盖”,成功打造开化杨林等10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省级样板镇。
积极创新建设模式。创新实施“EPC”、B0T、“众筹”等项目建设、投融资模式,破解了“钱从哪来、项目怎么建”的难题。
强化产业培育。树立“一镇一产业、一镇一品”发展理念,引导乡镇以共建共享方式建设小微园区,为乡村创业人员提供产业场地40万平米。组织乡镇对街道、店招进行美化提升,形成特色街区,新建特色商业街道88条,并成立市级“乡村创业导师服务团”,加强返乡创业经营管理、技术培训、创意营销等服务工作,加速返乡创业。
着力提升基层治理。围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六乱”治理,建立形成党建为核心的党建大网格、科技为支撑的智慧大平台、群众参与为补充的群众大参与综合治理体系,有效破解了长效管控难的问题。目前,建立了“乡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普通党员—群众”的小城镇街巷环境网格化包干机制,涉及乡镇综合执法的494项市级行政处罚权全部下放,实现小城镇镇区24小时全天候全方位综合监控,“龙游老兵”等民间服务队主动参与管理,呵护整治成果。
衢州,拥有着优良的自然禀赋,被称为“浙江绿源”,也是我省一道重要的生态屏障。站在新时代,衢州也将进一步顺应潮流,全力谱写“大花园”建设的宏伟篇章。
本刊记者:郭黎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衢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