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打造“万亩千亿”产业平台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引擎”
衢州:打造“万亩千亿”产业平台 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引擎”
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是指面向重量级未来产业、万亩空间左右、千亿产出以上的产业平台,是浙江省推动产业向高端迈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衢州作为中国电子化学品材料基地、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三大基地之一,以标志性项目引进、领军企业培育等为突破口,高端电子材料产业平台成功入选第二批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引擎”。
现场声:我们通过计算做一些调整,这样子数据能不能更好一点。
在金瑞泓微电子衢州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作人员正按照客户的需求,对12英寸集硅片的抛光工艺,进行数据参数的调整,让产品更完美,让客户更满意。
金瑞泓微电子(衢州)有限公司生产总监 张世波:目前我们12英寸硅片已经给六七家客户在送样。反馈的结果是还是令人鼓舞的,很多条件应该说在国内还是比较完美的。
金瑞泓微电子衢州有限公司是2018年通过招商引资入户到衢州的集成电路领军型企业,拥有从单晶棒、抛光片、外延片到芯片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产权的产业链。企业计划总投资96亿元,年产集成电路用12英寸硅片360万片,目前已经完成一期投资近40亿元,生产线多万片,产值达3亿元。去年7月,企业成功突破12英寸硅片的规模生产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破解了集成电路芯片的卡脖子问题。
金瑞泓微电子(衢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吴能云:我们预计在今年的二季度,12英寸硅片会进入到一个小规模的批量化的生产阶段,月产3万片的产能。按照规划的话,后面我们会尽快的达到月产15万片的产能,会起到一个很好的产业链协同创新的作用,可以起到很好的产业的集聚效应。
企业达产后,硅片生产规模将超过宁波,成为中国大陆规模蕞大的集成电路用硅片的生产基地。这里是浙江纳晶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在对刚刚生产出来的新型量子点胶水材料,进行性能测试。
浙江纳晶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 徐加成:现在它是没有颜色,他需要一个在外部条件触发下,会根据自己的波长,发出不一样的颜色。
量子点是一种新型半导体发光材料,不同量子点呈现不同的发光颜色,可以实现高纯度的红、蓝三基色发光。企业的主打产品量子点胶水新材料,具有色彩显示更纯、色域更宽、性能更稳定,光线也更柔和。目前主要应用于显示器、电视、平板电脑和手机等领域。已经与华为、TCL、海信、冠捷等公司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公司一期年产50吨量子点胶水项目,已经达产,目前,年产150吨量子点胶水项目已经开建,建成后将为全球蕞大的量子点胶水材料生产基地。
浙江纳晶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维:下一步继续发挥我们的技术优势,扩大我们后端膜片生产能力,继续占有我们中高端的显示市场,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电子材料生产企业。
在衢州像金瑞泓和纳晶科技这样从事高端电子材料产业的企业还有很多,近年来,衢州根据高端电子材料产业发展基础和重大项目布局,按照产业集聚、资源集约、产城融合、区间联动的原则,全力打造衢州高端电子材料产业平台,平台规划总面积1.53万亩,拥有高端电子材料规上企业28家,标志性项目22个,初步形成了以锂电池关键性材料、集成电路材料为主导的高端电子材料产业链和配套链。
接下来,我市将紧紧抓住入圈“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的发展契机,整合区域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实施一批标志性项目、培育一批领军型企业、推进一批支撑性工程,力争到2025年,高端电子材料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高端电子材料产业集聚度达95%以上。
2019年市政府特别奖获奖企业巡礼(一)
产业兴则衢州兴,产业强则衢州强,全市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吹响了衢州产业创新发展的奋进号角。近年来,衢州的企业家们坚定不移贯彻1433发展战略体系,加快推动“5459”大产业创新体系落地见效,捕捉新机遇,抢占至高点,推动传统产业弯道超车、新兴产业换道超车。今天我们就将将目光聚焦本次产业大会的获奖企业,看它们是如何高举产业发展大旗,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2019年度衢州市政府特别奖杰出贡献奖一等奖
巨化:坚持科技创新 践行产业报国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头部动力,氟制冷剂事业部是巨化集团的主业和氟化工版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做强做全制冷剂品种,提高第三代制冷剂竞争力,公司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代环境友好型制冷剂HFOs,并实现工业化生产,一举突破了国外的垄断。
数据统计,2015年氟制冷剂事业部的营业收入约为43.67亿元,2016年为约51.68亿元,2017年约为86.88亿元,2018年约为109.31亿元,营业收入增幅明显,制冷剂产品市场占有率目前已经位居全球头部。此次巨化集团获得了2019年度衢州市政府特别奖杰出贡献奖一等奖,消息传来,巨化集团上下人心振奋。
巨化集团党委委员 总工程师 吴周安:把产业报国,作为自己的责任担当,那么巨化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我们每年的研发的投入,占比达到3.5%—4%。我们在科技创新上,还要进一步的加大力度,内部挖潜改造,外部与先进企业合作,来促进我们企业的转型升级。
2019衢州市政府特别奖企业成长之星一等奖
喜尔康智能家居:以产品升级撬动企业成长
凭借近二十年的精密机电产品研发技术,喜尔康不断研发出一批又一批的智能家居新型产品,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智能卫浴电器、自动门、安防监控、互动视频等一应俱全。而就智能马桶单品而言,目前喜尔康已跻身全球前三,并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
产品的不断升级,得益于企业自身的不断成长。如今,通过增资扩产,喜尔康现拥有国际标准厂房5万平方米,配有高标准的无尘净化车间、总装车间、无尘注塑车间,以及国际先进水平的全自动SMT生产流水线、实验室等,技术水平显著增强,企业产能实现翻翻,年研发生产能力达60多万套智能产品。目前正朝着世界领先企业的目标继续迈进。
浙江喜尔康智能家居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锡山:我们会继续努力,未来几年相信,本公司也会继续的、持续的3到5年的高速发展。因为我们不光是智能马桶,智能马桶目前的机芯部分,我们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大概7% 。如果全国智能互联互通体系、超级会议系统体系、我们的门控体系,这个起来以后的话,应该未来几年的话,公司成长速度会更快。
2019衢州市政府特别奖工业企业上台阶之星奖
浙江中财:“智造”引领企业再上新台阶
在此次的“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浙江中财管道衍生产品有限公司荣获工业企业上台阶之星奖。自2016年投产以来,公司的营业额逐年快速稳步递增,2016年3.05亿元,2017年6亿元,2018年7.63亿元,2019年实现了10.64亿元的营业收入。一年一个新台阶,离不开对智能制造的重视和投入。2016年投产后,公司对研发技改类经费投入逐年递增:2016 投入1026.05万元,2017年为1530.65万元,2018年2417.2万元,2019年3342.04万元。
随着近年来我国塑料加工技术及制造能力的提升,塑料管道正在成为管道应用领域的主导潮流,而浙江省政府推出的“五水共治”政策,更是使得大口径市政塑料管道有了用武之地。对于公司2020年的发展企业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浙江中财管道衍生产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孙建忠:工业上台阶这个奖项是政府对我们一年来的肯定、激励我们的工作。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是想夯实基础管理,在我们原有产品基础上做一些完善配套,那么还想发展工程类的,就施工设计安装这个方面的一些衍生 。
龙游新西帝电子:苦练“内功”抢占市场高地
浙江新西帝电子有限公司苦练“内功”提升产品质量,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危机,市场销售份额却逆势上扬,请看报道。
近日,浙江新西帝电子有限公司内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恒温车间内,生产线“火力全开”,工人们正有序地焊接元器件,组合包装,准备发往欧美市场。推进一间办公室,技术骨干们正讨论着新产品外壳设计方案。
现场声:操作起来非常难,成本非常高,可能会不适应这个市场。那么我们现在采用新技术了,使安装更加简单了。
虽然新外壳的推出能降低产品组装的复杂度,但也意味着要淘汰老外壳,之前开发完成的4套模具就再无“用武之地”了。但为了更好的产品品质,他们愿意为此买单。近年来,新西帝电子以科技创新为着力点,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根据市场趋势和动态,不断推陈出新,成效明显。
浙江新西帝电子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 王涛:我们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42位专业研发人员,每年研发投资600多万,占销售额的5%以上。所以才能达到我们每个月有四款以上的新产品来适应市场激烈的竞争需要。
同时,公司也给足了研发团队“大展拳脚”的空间,一切以产品质量为前提。
浙江新西帝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 童慧智:我不给他们研发团队压力,我们发现某些东西做错了或者做得不好了,我们可以重新来过。
正是这种对产品品质的精益求精,使得新西帝电子拥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其生产的电视接收天线和同轴电缆线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市场。
浙江新西帝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 童慧智:今年疫情对我们公司还是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公司往年的基础打得比较好。从我们目前来讲,我们的订单还是不受疫情影响的,关键原因是基于我们公司的一个研发投入。
贝尔轨道: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企业实现快速发展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浙江贝尔轨道装备有限公司,是全国头部家生产道岔铁路运输基础设备的民营企业,20多年来,企业潜心研究,生产的合金钢组合辙叉产品,技术国际领先,销售业绩连续3年平均增幅达15%。
在浙江贝尔轨道装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自动化数控铣床和机床前,赶制一批组合辙叉订单,争取在4月初完成订单交付。工作人员介绍,合金钢组合辙叉是企业的拳头产品,约占国内6成市场份额。
浙江贝尔轨道装备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林华:材料上面,它是用贝氏体合金钢,它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抗压的这么一个特点。
贝氏体合金钢是企业通过“自主开发为主,技术引进为辅,产学研合作并重”的创新模式研发的产品,运用贝氏体合金钢生产的组合辙叉,成功将重载铁路通过总量提升到7.91亿吨,使用寿命则提升2倍以上,2019年经权威鉴定,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该产品也成功入选2020年度浙江省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随着关键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企业效益也在稳步增长,近3年销售额平均增长15%,2019年企业销售额达2亿元,同比增长20%。
浙江贝尔轨道装备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林华:通过继续改进产品的工艺,改进它的技术指标。下一步的话,我们将向地铁的辙叉,包括一些更加高速的,更加抗压的产品这方向去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由衢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