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公布《衢州市区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22-2035年)》的
《衢州市区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22-2035年)》已经衢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衢政函〔2025〕6号),现将主要内容予以公布。
《衢州市区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22-2035年)》主要内容
为加强全市卫生健康事业管理,健全和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市区一体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根据市委市政府打造“四省边际公共服务桥头堡”的要求,围绕打造“省际边界医疗高地”的目标定位,依据《衢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文件,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衢州市区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本规划基期年为2022年,规划期限为2022年至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
规划范围:衢州市市本级辖区(柯城区、衢江区),总面积2354.10平方公里;
重点范围:中心城区范围,北至沪昆高速,东至下山溪,南至319省道,西至石华线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控制范围包括白云街道、府山街道、浮石街道、信安街道、荷花街道、新新街道、双港街道、花园街道、衢化街道、樟潭街道、廿里镇、高家镇、石室乡、姜家山乡、黄家乡、万田乡、云溪乡行政辖区范围内的全部土地,总面积515.45平方公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补齐短板弱项,注重质量效益,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
按照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定位、衢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衢州市城镇化工作要求,综合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把握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长期发展趋势,适度超前布局资源,科学规划机构设置,预留发展用地空间,有效满足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求。
根据市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坚持市区一体,协同联动,分层分级,统筹配置机构、床位等资源,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有序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坚持政府主导,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规划建设要素保障,构建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的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在医疗资源薄弱区域和短缺领域举办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卫生机构。
到规划期末,建立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健康服务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城乡、功能齐全、全龄友好、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并达到卫生健康现代化要求的医疗卫生服务设施体系;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县域医疗次中心、社区医院建设,探索建立远程医疗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上下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诊疗信息共享;引导医疗资源向薄弱地区转移,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需求,大力发展专科医院和接续性医疗机构,促进社会办医成规模、上水平,推动城乡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规模,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分工协作的“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区级医疗卫生机构—县域医疗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五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025年:基本建成层级完备、区域均衡、分工明确、密切协作、运行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设施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更加公平可及、综合连续、经济有效和智慧互联的卫生健康服务。
2035年:全面建成优质医疗资源充裕、功能齐全、布局均衡、整体智治的高质量现代化医疗卫生服务设施体系,有力保障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要求相适应的健康衢州建设。
至2035年,衢州市区共建设不少于44家医院左右,其中保留医院31家,规划扩建4家、迁建5家、改建1家、在建2家、新建1家。衢州市中心城区共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20家左右,其中保留7家,规划扩建1家、迁建7家、改建2家、在建2家、新建1家;外围乡镇共建设乡镇卫生院21家左右,其中保留乡镇卫生院15家,规划扩建2家、迁建3家、在建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与村卫生室按照配置标准与实际情况进行建设,原则上不独立占地。
至2025年,规划市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总床位数8120张,其中公立医院床位数7011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109张。
至2035年,规划市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总床位数10939张,其中公立医院床位数9240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699张。
按照总量控制、分区管控、提能升级、增量优化的思路,科学配置市区医疗资源,对公立医院设置和床位规模实行总量控制;大力加强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建设二级及以上高等级医院,提高三级医院的覆盖率。进一步明确各医院发展目标和定位,突出加强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与自身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品牌特色学科,培育与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学科人才队伍,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实行分区管控。衢州市区按柯城区、衢江区、智慧新城、智造新城、江北片区5个区块对社会办医疗机构设置进行分区管控,其中柯城区区块原则上仅设置三级建设标准社会办医院和二级及以上的口腔、医疗美容医院,不再设置除护理院、中医类门诊部、个体诊所以外的其它类别社会办医疗机构;衢江区区块原则上设置二级及以上建设标准的各类社会办医院和各类门诊部及诊所;智慧新城区块原则上设置达到三级综合性医院或二级及以上专科医院建设标准的社会办医院,病理诊断、医学影像、消毒供应、血液净化、安宁疗护等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及各类门诊部和诊所;智造新城区块原则上设置除一级医院以外的各类型医疗机构;江北片区区块原则上设置三级建设标准的各类社会办医院。不涉及大型设备配置管理的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类门诊部和各类别个体诊所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实行市场调节的管理方式。
托育机构:综合考虑城乡区域发展特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完善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布局,新建居住区按照每千人10个以上托位的标准配置托育服务设施,未满足托位标准配置的待建、在建和已建成社区要通过改建、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加快配建。推动“一老一小”融合场景建设,将托育服务纳入现代社区、未来乡村建设规划,打造托育服务应用场景。
医养结合规划:每千名老人规划不少于6.0张老年康复护理床位。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用,不断增加提供康复护理的床位数量,积极为有需求的老年患者提供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一体化服务。鼓励各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实际开展家庭病床、居家护理服务和康复护理服务,提高康复护理服务供给水平。鼓励杜泽、石梁、航埠、高家、廿里等乡镇卫生院设置医养结合床位。
互联网医院规划:推进医疗机构千万兆光网、5G网和物联网全覆盖;实施衢州健康云建设,推动医疗卫生机构核心业务和数据有序上云;提速健康数据高铁加快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提质扩容;夯实医疗卫生机构数字底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商用密码应用、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等全覆盖。
版权声明:本文由衢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