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统筹绘就衢州城镇化建设新图景
去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重大决策部署,为衢州城镇化建设指明了实践路径。衢州作为浙江省唯一的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全域试点,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意见,紧抓契机,坚持市县一体、全域协同,重点抓好政策聚人、产业聚人、环境聚人、服务聚人、改革聚人,全面提升中心城市和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截至目前,衢州实现人口集聚超11万人。
按照“做强市区、做特县城、做优集镇”的思路,衢州出台全市层面的政策措施,统筹推进市县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明确全市8个万人聚居区和36个百亩搬迁共富安置点,在政策和空间上为全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奠定基础。目前,全市完成搬迁4.45万人、自然村整村搬迁207个。全市集聚点在建点位25个,实施项目60个。
人口集聚、新型城镇化建设,正在成为衢州发展的新动能。今年前三季度,衢州GDP增长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3%,均为全省第三;制造业投资增幅41%,为全省头部。小县大城的集聚里,打造出了县域富民安居的衢州模式。
“从村里搬到城里,我们家实现了‘泥房子’换‘小洋房’的梦想,家里孩子上学、大人上班、老人看病都方便多了。”在龙游县东新区的“文成小区”内,崭新的高楼整齐划一,小区内健身设施齐全、道路平坦宽阔,村民缪彩珍说:“菜场、学校、便民服务中心等生活服务设施都很齐全,公交车10分钟一班,来去都非常方便。”
据了解,文成小区是全市8个万人集聚区之一。小区规划由高层住宅、商业用房、养老用房、物业管理用房、未来社区用房、地下车库和人防工程等组成,还配套建设幼儿园、共富大楼和街头公园等。一期项目是士元实验区农民集聚小区城区安置点,一期房屋共777套,安置农户541户,目前已有183户入住,有一百多户正在装修。去年11月,缪彩珍一家从龙游县模环乡前江新村搬迁至此,“小区楼间距大,绿化美,塑胶跑道环绕,我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了。”
龙游县奔康集团市场部经理练苏娥介绍,文成二期、三期项目建设也正在持续推进中,其中二期项目已完成摇号,正等待交付,三期项目正在建设中。小区以未来社区的理念进行打造,建成后,共有住房4901套,预计共可安置12000余人,配套龙游县政府出台的“暖心十条”公共服务政策,农户将享受就医、就业、就学等多个方面的便利,实现万人集聚,安居乐业。
在衢江区川汇东路以东,缪家安置小区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一栋栋小高楼拔地而起。
衢江区缪家安置小区项目是全市35个重大项目之一,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备受各界关注。记者在衢江区樟潭街道缪家安置小区一期项目建设现场看到,该项目楼宇主体已经完成封顶,工人们正在忙碌着进行室内外装饰。
缪家小区一期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主要建设28栋小高层住宅及相应配套商业、社区物业服务用房,并配套小区道路、绿化景观、亮化等附属设施。该项目是衢江区重要的民生工程,2022年4月开工,预计明年6月可交付使用。
缪家安置小区二期项目目前主体工程已全部结顶,下步进入二次结构及装饰装修阶段施工。衢江区建投集团项目管理部职员姜祖清说:“在确保项目工程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我们将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严格管理规范,时刻紧盯工程进度,确保项目按时交付。”
作为衢江区城市有机更新专项行动重点项目,缪家安置小区项目(一期、二期)总建设面积达46万平方米,建成后可为居民提供2995套新房。
衢江区樟潭街道工作人员江孝明告诉记者,目前,缪家安置小区已完成选房农户761户,涉及缪家、大安、大路章3个行政村。热火朝天的工地里,弥漫着的是农户对幸福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11月13日,在江山市清湖街道七里四区,社区共享食堂开业了。二三十位老人来到食堂就餐,试营业期间每人只收2元钱,有菜有肉,老人们喜笑颜开。“食堂就在小区里,这下吃饭问题解决了。”一位老人笑着说。
“共享食堂是社区助老服务的一部分,之后老人们输入身份信息,就可以实现刷脸就餐。”七里社区党委书记汪琪琪介绍,社区聚焦一老一小,把暖心服务做到家门口,用精细治理为居民描绘幸福生活。
清湖街道七里四区原名江山城南拆迁安置公寓楼,2022年9月,江山市在原有易地搬迁的基础上,启动“大搬快聚 兴城共富”农民集聚安居工程,帮助更多偏远山区农民进城安家,开启共同富裕新生活。
城南拆迁安置公寓楼一期项目是江山蕞大的拆迁安置小区,项目用地面积约173.74亩,建设内容包括24幢一类高层住宅、物业大堂、幼儿园、社区中心、物业配套用房及地下停车位等。今年2月,清湖街道七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搬入小区开展工作,汪琪琪介绍,今年4月交付至今,已有近400户农户入住,另有500多户正在集中装修,预计今年年底入住。配套的小区幼儿园也于去年9月1日开学了,院长姜媛相告,目前已有442名学生入学,小区拆迁农户的孩子占一半以上,“孩子上学不用出小区,来回接送步行十分钟就行。”
据了解,该社区已被纳入浙江省第七批未来社区创建名单,目前正在打造功能更为齐全的党群服务中心,将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温暖贴心的服务。
民以居为安。一个个迅速崛起的安置小区,诠释的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力量。衢州市将不断强化投入、注重创新,持续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提高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增强城镇功能配套,保障农户在新家园谱写更动人的共富故事。
县城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协同共进,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是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也是集约式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衢州纵深推进宅基地改革,全面加强承包地改革,开展农业标准地改革试点,深入推进两山合作社改革,全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林业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在全市范围内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土地盘活,形成文旅产业、高效农业、文化教育、公共服务等多种功能类型,以点带面推动全域盘活,大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全面促进共同富裕。
深入标准地改革 小花菇撑起致富伞
在龙游县小南海镇团石村的国际花菇共富产业园内,一百余个花菇数字种植大棚依次排开,每个菇棚占地720平方米,每亩产值达100余万元。
龙游国际花菇共富产业园是龙游县农业标准地改革试点之一,核心区占地约302亩。通过标准地改革,从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经营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推进农业土地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推动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实现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初步形成以花菇生产为主导产业,集菌种研发、菌棒生产、接种发菌、养棒出菇、精深加工、旅游观光、菌棒回收循环配套产业于一体的科技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园区。
同时,探索“标准地+产业园+村集体+农户”联农带农利益链接机制,创新“强村、扩中、提低”花菇共富模式。联合周边6个村集体通过土地、厂房、资金等入股产业园,龙游国际花菇共富产业园每年带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收164万元以上,2022年以来带动周边就业350多人,促进就业收入600多万元。
2020年9月,峡口镇被确定为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乡镇。该镇以此为动力,坚持“党建引领、部门协同、稳慎推进”的原则,在枫石村、王村村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权属清晰、运行高效、管理规范”的农村宅基地管理模式。通过集中收储、连片开发的方式,统一规划打造集镇未来社区、建设万人集聚区,不仅满足部分群众建房需求,也吸引周边人口向峡口镇中心集聚。
枫石村大力利用农房收储、宅基地收益分配等政策,吸引客商来村里开办民宿。村集体与浙江联众文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把从农户那收储的房子加以改造,打造枫石村共富酒坊,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还收储了碗厂的老房子,用于三卿口古瓷村开发运营,活化沉睡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盘活峡里风大草原连片的6栋闲置农房,改造提升为民宿对外出租,年增集体经营性收入50多万元,带动了200名农户就业。利用闲置宅基地,引进“时来枫富”共富工坊,带动周边40余名农村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月工资可达6000元。通过宅基地制度改革,村里还建成了南孔书屋、邻里中心、共享食堂、儿童之家、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等,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今年3月1日,自然资源部公布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范围,常山县入选。作为试点地区,常山县头部时间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常山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原则、范围、条件、方式、程序等内容,甄选具备入市条件的试点地块先行先试。
7月17日上午,在浙江省自然资源智慧交易服务平台上,位于常山县青石镇马车村、同弓乡关庄桥村的两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拍卖成交,成为全市首批入市交易成功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其中,同弓乡关庄桥村地块土地面积2893平方米,地块以205.41万元成交,一次性增加村集体收入140万元以上。该地块位于同弓乡集镇所在地,拟建设集农产品交易、商超、特色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商贸综合体,提升集镇商贸承载力。项目还规划建设胡柚鲜果交易中心,促进胡柚高效销售,带动果农持续增收。
值得一提的是,竞得该地块的主体为同弓乡8个行政村共同出资成立的强村公司,项目实施后预计每年可为8个村带来100万元以上分红。在给村集体带来可观收入的同时,日后还能给当地村民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高田坑村位于开化县长虹乡,近年来,高田坑村积极探索“整村经营”模式,以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为契机,整合优化乡村资源,对村庄集体资源进行统一开发。
一方面,高田坑村着力保持传统村落的整村风貌,复活传统民居的生命活力,对全村44处以夯土房为主的古民居进行现代化改造,建成艺术画廊、星空书屋、方志馆等公共业态20处,构筑多功能于一体的乡村生活空间;另一方面,以产业为传统村落的发展赋能,依托天文观星地和国家公园优势,创新打造星空IP,全力推进星空研学,建成以“星宿”为主题的16栋高端民宿集群。实现了以景引流、以特致胜。
此外,由村集体对闲置土地集中连片流转,整合全村86口精品塘,大力发展高山农特产业、精品渔业。
截至目前,高田坑村已成功获评全国八个之一的“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成功纳入第二批省级未来乡村创建名单,实现了从“空心村”到“星空村”的华丽蜕变。
衢江区高家镇盈川村文旅资源丰富,当地从摸清闲置资源入手,以“两山合作社”为主导对村庄集体资源进行统一开发,衢江区“两山合作社”整体收储25栋闲置农房和237亩土地,集聚各类主体资金4000万元。以千年古城复兴为题,对村庄进行统一规划、基础配套提升,形成优质的招商“资产包”,吸引投资主体“拎包入驻”,专业运营。
去年6月,盈川村引进衢州市腾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整体经营村中的高端民宿、共享餐厅、露营观光等业态。按照每年60元/平方米标准,腾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统一流转全村102间闲置农房,统一装修、安排客源,打造唐风诗韵民宿集群。民宿集群共带动41户农户参与民宿经营、22名村民参与民宿保洁、餐厅服务等工作,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
今年以来,全村共接待游客40万余人次,带动旅游消费增长近800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如今的盈川村“宾客闹盈盈、群众喜盈盈、口袋满盈盈”。
近年来,柯城区花园街道上洋村以“建设仓储、服务市场、发展经济”为发展主线,投资建设仓储服务设施,实现“物业经济”质效连年攀升。为了进一步保障村民财产权利,实现收益分配固化,上洋村深化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今年4月,上洋村通过修订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深化股份收益分配方案。
为妥善处理好分配与积累、规范社员收益分配等关系,上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规定了年度收益分配,每年至少提取50%的公积公益金用于村庄发展和村级运维,每年提取15%~25%的收益用于社员红利分配。同时,依托“邻礼通”小程序开发电子股权证书,详细记载社员股东股权信息、收益分配等内容。
改革进一步打开了上洋村的发展思路,村里成立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推进市场化运作,以一二三产业融合为抓手,以增加农民就业岗位、提高低收入农户收入为目标,形成资源发包、物业出租、资产参股为主的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
版权声明:本文由衢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