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县大桥头乡铺就“诗意山水精美大桥”兴村富民之路
报道组 刘青 通讯员 朱晟吉 徐立臣 汪馨 吴学汉
奋楫扬帆风正劲,勇立潮头谱新篇。
近年来,常山县大桥头乡坚持目标导向,立足新发展理念,聚力“扩中提低”改革,推动共富兴村行动,成立“桥头堡”党建联盟,快速推进“共富果园”飞地建设,持续提升集镇品质,稳步提升村庄沿线风貌……奋进在高质量发展的春天里。
今后,大桥头乡将全面实施“八大行动”的主题主线,紧扣“强发展、求突破、勇争先”工作总要求,以产业导入为引领、项目建设为支撑、文旅融合为方向、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把大桥头乡建设成为共同富裕的示范地、全域景区的样板地、创新活力的新高地、醇美正气的引领地,助力打造“浙西头部门户”重要窗口,高质量建设“诗意山水 精美大桥”。
3月17日,大桥头乡莲塘村马里淤微网格红色预备队成员郑莫定在排摸网格时发现,网格内的郑某有过“3·13”衢州疫情衢州某医院的接触史,被列为时空伴随者。于是她立即将该事件上报至乡疫情防控指挥部,明确了该对象为“2+14”管控对象,将其纳入了浙江省精密智控平台,并叮嘱郑某居家健康观察。
此事件是大桥头乡推行“微网格”解决问题的缩影。“我们大桥头乡8个行政村24个网格,存在网格管理服务人数偏多、村民居住分散、管理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大桥头乡组织委员梁盈介绍,通过划好配强“微网格”,让基层“神经末梢”快激活。
如何破解难题,消除痛点?今年以来,大桥头乡坚持党建统领基层治理,聚焦网格管理痛点、堵点,以樟山村为试点探索设置“微网格”,推行“微格恳谈”制度,着力察民意、解民忧、暖民心,村级党支部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加强,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如何设置“微网格”?大桥头乡有创新做法,科学合理划分“微网格”,配强人员力量,即按照尊重传统、便于管理、全面覆盖等原则,以原自然村、生产小队为单元划分“微网格”;在原有网格长、专职网格员的基础上,从兼职网格员、优秀党员、村民代表、退役军人等中择优配齐“微网格员”,提升服务力量。
如樟山村将3个网格细分为8个微网格,平均每个网格从196户652人细化到仅有73户244人的“微网格”,进一步延伸了基层管理服务触角;该村择优配备了8名党员、村民代表担任“微网格员”,平均每个网格的服务管理人员数达到了原来的3倍。
“大桥头乡以小自然村作为微网格划分的基本单元,比如樟山村将原来的3个网格细分为8个微网格,以‘1个网格长+1个专职网格员+若干微网格员’的配备模式,推行‘党建+微网格+恳谈+服务’的‘微格恳谈’制度,全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能力,以确保中心工作落实到位。”大桥头乡组织员徐立臣相告。
樟山村部分村民因2017年垦造土地项目方仍欠着32位村民52.9万元的误工费、17户25万元的土地流转费,因而在本次构树农光互补项目土地流转过程中有抵触情绪,签约工作难以进行。土地流转工作专班成员与驻村干部徐小丹以及网格员封东有一道,经过近半个月的艰苦努力,促使原土地垦造项目方全部付清了欠款,土地流转顺利进行,仅一周时间,涉及的200余亩土地全部流转到位。“去年10月初,樟山村黄泥弄微网格召开了户主大会,将分田工作细化,与户主协商,蕞终依据流转面积,按照一定比例实行再分配,蕞终户主们达成一致意见,促使项目顺利推进。”徐小丹说。
大桥头乡立足资源禀赋,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走好强村之路。由此,一扇持续提高村集体收入、全面推进“扩中提低”的共富之门正在大桥头乡缓缓开启。
4月16日上午,笔者在大桥头乡浮河村大楼底自然村的老坞山和金家山上看到,2台挖掘机正在进行土地清表作业;而在苦(竹岗)狮(子口)线北侧的一块已整理的土地上,4排光伏组板已经安装完毕。“我们打算建设构树种植、生产、加工产业链,让乡里有劳动力的村民能够走上工作岗位,增加收入。”大桥头乡乡长张翼忠指着正在施工的金家山说。
大桥头乡构树农光互补项目,涉及莲塘村、樟山村、浮河村三个村,由常山浙新能光伏发电有限公司总投资6亿元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2000亩,装机容量100MW。目前正在全力推进项目建设,项目一期1200亩土地已流转并进场施工,二期800亩土地正在进行丈量工作。
该项目是大桥头乡“扩中提低”改革的实践样板。“依托‘农光互补’模式,利用装机光伏发电装置,将荒山荒地、坑塘水面、园地旱地等约2000亩土地用作项目建设。”项目负责人相告。
该乡把建设构树农光互补项目,作为打造特色共富产业链的主要抓手。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2021年11月,该乡专门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的构树农光互补项目攻坚组,下设政策制定、土地流转、跟踪服务、坟墓迁移、宣传报道和后勤保障6个工作专班,以及新建构树农光互补项目攻坚党支部,驻村干部、联村干部等带头攻坚,建立日碰头、周例会等工作机制,集成推进项目建设。常山县发改局、资规局、农业农村局、供电公司等单位做到审批提速、服务提效,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
资源多元融合,致富路不断延伸。大桥头乡党委书记李斌相告,接下来,将紧抓县“扩中提低”改革试点的契机,做好“扩中”文章,做实“提低”关键,唤醒“沉睡的资产”,做大村集体经济“蛋糕”,保障增收之径。全力推进构树农光互补项目,打造增收致富新爆点,确保创出亮点、建出成效,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大桥风采的美丽共同富裕路。
4月13日,笔者踏入大桥头乡,映入眼帘的是整洁如新的村道,胡柚主题的彩色墙绘生动有趣,绿化带层次分明、绿意盎然。“过去我们村里路边都是杂草,家禽常常跑到路上,现在整治后,道路整洁了、河道干净了,每天看着都很舒心。”友好村村民郑秋芳对村内风貌变化感触良多。
改善显著的友好村只是“美丽大桥”乡村环境整治和风貌提升的一个缩影。今年3月以来,大桥头乡紧紧围绕破除垃圾污染、乱堆乱放、鸡鸭散养、污水乱排等重点整治问题,改革了清扫模式,由第三方承包转向“市场化+村自治”,还组建了一支“党员干部+保洁员+热心村民”的多元化保洁队伍,推行督查机制、奖惩机制、“红黑榜”,以高标准可持续性的方式开展工作。
“我们坚持周周督查,乡里8个村分别由1名驻村干部和2名乡干部组成的督查组,8个督查组互督互鉴,看到哪个区域脏乱差就及时拍照反馈给村里,限定时间整改,并且要求村里改后立即反馈,形成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完全解决问题的工作闭环。”大桥头乡人大主席刘晓刚介绍。该乡面向低收入农户,增设了更多的公益性岗位,各村定期组织公益性岗位人员参与村庄环境整治,并发放每月400元的薪资,实现维护环境卫生的同时帮助农户增收。
2021年10月13日,新村村党员熊黎明以爱心志愿者的身份自发创建了10余人的新村志愿服务队,该志愿队主要负责全村环境整治、协助村委、关爱村内老幼等工作,目前成员已扩展至70人。3月初,村内开始整改农户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的问题,部分村民因纪律散漫不愿配合,党支部书记曾明良协同志愿服务队成员组织村民谈话,将新村村比拟为母亲,让村民用感恩母亲的心来反哺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蕞终凭借朴实真挚的语言打动他们,达到思想统一,顺利落实杂物堆放整改的问题。
“接下来,村里要打造一面‘一切为了U笑脸墙’,对那些村容村貌、环境卫生维持得好的村民提出表彰,把村里的正能量氛围营造起来。”曾明良充满信心地说。美丽就是生产力,大桥头乡正在塑造更美的乡村风貌,努力将“美丽环境”变为“美丽经济”。
版权声明:本文由衢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