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化工园区中国行走进衢州国家高新区:国家级循环示范园这样炼成
建国70周年大庆即将来临,目前正在北京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上,衢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作为国家发改委推荐的唯一一家工业园区循环化建设的典型,进行了展示。
衢州地处浙江省腹地,并没有发展大化工的港口资源,而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却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化工园区20强,今年上半年,衢州高新区实现规上产值266.7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57.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4%。这样的好成绩是怎样取得的?8月底,石油和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中国行调研组来到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一探究竟。
2013年,衢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列入第二批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根据批复,衢州高新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期限为2013-2017年,并蕞终确定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支持项目23个,核定总投资16.9亿元。通过五年实施,高新区顺利完成循环化改造各项目标任务,23个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支持项目全部完工并通过验收,累计完成投资19.13亿元。
“我们在今年4月份的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复核中获得总分头部的好成绩,这与我们在规划设计、严格按规划招商的做法密不可分。目前我们在重化工产业绿色化转型、特色产业链招商、产业共生等方面已形成一系列可复制推广的园区经验与模式。”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企业服务中心高新片区服务分中心主任王昌信告诉调研组。
据介绍,衢州高新区依托资源优势和当地已经非常成熟的巨化集团,聚焦氟化工产业、硅材料产业和以钴新材料为代表的功能新材料产业,强化形成氟化工产业区、硅材料产业区和功能新材料产业区。其中,氟化工产业区规划面积6.45平方公里,依托巨化集团形成一批有区域市场优势和竞争力的特色产品;硅材料产业区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通过积极延伸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发展高性能、高附加值有机硅下游产品;功能新材料产业区规划5.5平方公里,通过加快推进衢州华友钴新材料有限公司硅材料以及下游材料等项目,进一步形成衢州高新区功能新材料产业特色。另外,高新区还规划了面积1.5平方公里的配套功能区建设,为生产提供集中供热系统、废水处理系统、废物回收资源化处理系统、专业物流基地等公共平台。
“浙江省的土地紧张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我们衢州也是一样的。我们从一开始就按照既定的规划,在产业招商方面非常明确,就是严格按照我们的规划招商,那些没有产业关联度的项目,我们拒绝了不少。”王昌信说。据了解,目前高新区一期土地已全部开发完毕,二期土地开发利用率也达到了50%以上,高新区已进入严格的招商选优阶段。
“我们有三个‘不招’,即高污染的不招,高能耗的不招,没有产业关联度的不招。”王昌信说。目前园区构建了三重招商流程,从2015年开始实行多部门联席项目决策制度。一是由集聚区和市经信局评估产业关联度,二是由市政府委托省相关专家对项目的技术水平进行评估,三是通过项目决策会议,环保、安全、国土等部门共同对项目进行论证。
“三重招商体系从源头保证了我们项目引进的质量,同时我们还以会议纪要作为各部门认定项目的依据,也免去了企业跑多个部门的烦恼,简化了办事手续。”高新区管委会副调研员、教授级高工周晓红告诉调研组。
说到衢州,就必须提到巨化集团。“在建园伊始,市政府就充分考虑了巨化集团的各方面优势和可提供的资源,园区在发展过程中,也充分依托了巨化强大的污水、固废处理能力,既避免了重复建设,也为巨化提供了一定的收益。”王昌信表示。
“我们离巨化非常近,原料和蒸汽都来自巨化副产物,这为企业降低成本提供了支撑,同时巨化每年仅从我们这里的蒸汽收入一项就可超过5000万元。另外冲着我们来园区的下游硅加工企业已有20余家,园区内的硅产业链比较完整。”中天东方氟硅材料有限公司(中天氟硅)董事长邵向东告诉调研组。
在调研中,来自福建的豪邦化工更是体会到了循环经济的好处。他们主要的原料之一盐酸也来自巨化。早先巨化的废盐酸气体需要冷却形成液体后再拉出去作为危废处理,处理价格100~200元每吨,而福建豪邦入驻后,通过管道直接接入巨化的盐酸气体生产环氧氯丙烷,他们只需要付巨化约100元每吨的价格,还省去了盐酸从液相到气相的解析过程,仅盐酸一项,该企业的成本就可比同水平企业低近1000元每吨。而巨化盐酸也实现了从贴钱处理的“废物”到可以赚钱的华丽转变,实现了企业的双赢。
这只是园区循环发展的一个案例,这样的案例在园区还有很多。目前,园区已经构建起了“企业小循环、企业间中循环、园区大循环”的三重循环体系,初步形成了“一主三特色”的氟硅循环产业链、余热余压循环利用的钢铁产业链、巨化——高新园区公用设施一体化及资源集约化循环链,构建了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的绿色生态产业链。目前,高新园区大宗工业固废钢渣、氟石膏、电石渣、钴渣、硫酸渣以及工业污泥等,也基本实现了资源化综合利用。
通过循环化改造的实施,高新区产业共生体系不断健全,产业集群优势逐步凸显,园区内企业生产成本相较其他化工园区降低4%左右。2017年,衢州高新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高达94%;资源产出率较2011年提高286%;能源产出率较2011年提高90%;水资源产出率较2011年提高24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2011年提高31个百分点;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较2011年提高5个百分点,为园区企业带来显著的直接经济效益。
“发展循环经济为园区和企业带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衢州地处杭州水源上方,因此必须走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径,在多年的探索中,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绿色发展的经验。”王昌信表示。
目前,随着循环化改造的深入推进,园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一批产业链延伸和关键补链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依托巨化集团、华友钴业等行业龙头企业,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了以氟硅化工为主导,特色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化工、装备制造等同步发展的产业格局,现已成为国内综合规模蕞大、产业链优势蕞为明显、整体装备和技术水平领先的全国性氟化工生产基地。
循环化改造带来了环境方面切切实实地提升,园区变末端治理为源头减量、全过程控制,通过加强氯化氢、氢气等副产物,氟石膏、电石渣等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园区清洁生产水平大幅提高,污染物集中处理能力和标准有效提升,生产环境明显改善,成功创建省级清洁生产示范园。2017年,衢州高新区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较2011年分别下降68%、17%、55%、76%,有效缓解了区域环境负荷,,有效改善与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环境投诉率逐年下降,民众满意度逐年提升,有力支撑了浙江省大花园核心区建设。
“在去年的环保督察中,高新区没有一家企业停产,今年我们也没有受到3·21事故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将以推进创新综合体和双创载体建设为抓手,打造国内一流创新平台,培育科技型企业,助推主导产业登高发展。”王昌信这样说。同时,高新区还将加快智慧园区建设,推进园区数字化改造,为绿色发展和安全生产提供有效保障。
2022年11月28~30日在浙江杭州召开“石油化工高端阀门国产化及再制造产业论坛”。
近日,延安石油化工厂轻烃车间副主任朱文君在总结了氢气系统优化与改造效果时说。该厂多举并措,优化资源配置,开辟燃料气“新路径”,实现节能减排“双赢”目标。
近日,第56届欧洲石油化工协会(EPCA)年会在柏林举行。这是自2020年全球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的首次年会。
近日,记者走访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简称青岛安工院),感受到了这里致力于打造危化品安全保障“国家队”、加快安全技术创新、提升化工行业本质安全水平的氛围。
近日,延安石油化工厂以轻烃煤粉炉磨煤机和密封风机频繁故障为课题的“揭榜挂帅”项目结题,解决了长期制约装置平稳运行的难题。
石油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石油、天然气等初级原料和下游能源、塑料、化肥等石化中间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科技、人民生活等各领域,关乎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国防安全。
关于征订2023年《中国化工报》的通知
证监会就《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等公开征求意见——石化上市公司掀起回购热潮
推进工业强基 筑牢实体经济柱石——石油和化工行业代表谈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上)
陕煤集团煤基航天煤油在120吨级火箭发动机长程试验取得成功
中国石化涪陵气田加快深层页岩气开发步伐
辽宁发布“十四五”氢能发展规划
榆神工业区四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三季度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5.3%
本报社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勇毅前行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甲2号《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邮编:100120
版权声明:本文由衢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