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战略”之江潮】衢州开化:以“更新之力”再造发展“生命力”
央广网衢州6月27日消息(见习记者 王春然 通讯员 吴雅璐)城市有机更新,是以“更新之力”再造发展“生命力”,让城市焕发新机。
2003年以来,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工作,通过下山脱贫、异地搬迁、老城区改建等项目,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加快人口集聚,加快城市更新,推进了开化城市的日新月异。如今,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国家公园城市在浙西大地,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
开化是典型的山区县,城乡呈带状分布,人口布局比较松散,将近12万农村常住居民散落在1297个自然村。
开化池淮异地搬迁安置小区(央广网发 开化县委宣传部供图)
城市发展的核心就是人,有人的城市才有生机。近年来,开化县不断迭代升级搬迁集聚工作,通过下山脱贫、异地搬迁、“小县大城·富民安居”工程等工作加快人口集聚,并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建设了东城脱贫小区、工业园区民工公寓、华埠民工公寓、池淮镇星口脱贫小区、马金后山脱贫小区等5个乡镇安置小区和96个村级安置点,让高山远山的群体集聚到中心城区、中心镇和中心村。
城市有机更新,人口集聚是重点,但做好后半篇文章,实现“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也是关键。
东城脱贫小区位于开化县城东社区,整个小区除规划配套了幼儿园、小学、物业管理用房、社区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所以及综合市场等公共建筑,还设置了两处来料加工点,以方便下山脱贫农户蕞近就业。
“搬出来以后生活有了极大改善,小孩上学也方便多了。”2013年,郑建华一家从林山乡禄源村琅川自然村搬到了东城脱贫小区后,他就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从务农到务工,年收入提升到了6万元左右。
开化水库移民户余继伟和郑建华有一样的感觉。开化水库工程是浙江省唯一列入国家重点推进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移民安置共涉及1166户居民,其中85%安置在芹阳办事处的龙源小区。去年2月,余继伟一家从齐溪镇岭里村搬到龙源小区,住进了新家,还在征迁干部的帮助下解决了就业难题。
一搬一建,集聚的是人口,释放的是可利用的优质资源。
西畈村是开化县中村乡蕞偏僻的一个行政村,距县城较远,医疗、教育、就业、社保等公共配套资源不完善,年轻人不愿回归,长年在家的人数还不到100人。2015年至2019年,西畈村通过异地搬迁,引导大源头自然村32户农户整村搬迁,统一收储农房29栋,以整村打造的方式,将大源头打造国内首个回归自然的艺术家古村落,既让村庄重获新生,又带动了当地文旅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破旧立新,再造发展之势,也是城市有机更新的一块重点。
如今高楼林立的小桥头片区,曾经是开化老城区的一部分,居住的既有小桥头村村民,又有买房落户的居民,还有很多国有企业改制后的职工,基础设施落后,脏乱差、交通拥堵无序等现象尤为突出,片区居民都期盼着居住环境的改善。2018年初,开化启动了小桥头片区改建工作,818户搬进了新家,开始了新的生活。
“现在和以前比可是一个天一个地呢!”谈起小桥头片区改建的变化,家住城东社区的姚建丽露出了笑容,她说自己在征收之前是下岗工人,住宿条件很差,搬进了新家之后,走出小区就是超市,买菜做饭方便了;街道十分宽敞,出行更加安全了;小区设施齐全,停车更方便了。幸福指数有了明显提升。
城市有机更新,除了优美的环境与便利的生活,也能为居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增收。
开化岙滩旅游商业综合体(央广网发 开化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岙滩村,一幢幢新式的小洋房整齐排列,房前屋后绿意盎然。但在20年前,这还是一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庄环境老旧破的“烂污地”。
1999年,岙滩村迁建工作启动。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规划下,岙滩地块未来被定位为集休闲、商务和滨水居住功能为一体的新区,岙滩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岙滩地块城市建设同步推进。新村建成后,原270多户村民1000余人在新村安置了下来。
全村搬迁后,该村依托地缘、区位优势,创新发展以“物业经济”为代表的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模式,将“沉睡”资源有效转化为“双增”动能,打开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大门的“金钥匙”,让资源变资金。
据岙滩村党支部副书记、监委会主任陆汪勇介绍,整村搬迁后,村里发现很多村民家中都有闲置房屋,而县城出租房的市场需求相对较大。根据村民实际,村里建起网格工作群,及时收集房屋租赁信息,掌握群租房和居住人员情况。
“我家把房子的一层拿来出租,一年收租金就有四五万元。”村民汪会清说,自从搬进了新村,大家都开发利用多余的空房,或开设小店铺,或对外出租,增加了不少收入,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一直以来,开化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为核心,打造更具竞争力、更具辐射力、更具影响力、更具亲和力的国家公园城市。
“城市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一项系统过程,首先必须要有科学的规划引领,其次才有合理的项目安排。”开化县发改局党委书记、局长詹里增说,从1984年以来,开化县共开展了6轮县域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从城关单组团发展逐渐形成城华一体化的空间发展格局,并在近几年明确了构建“一主一副,一带五区”国家公园城市开发保护新格局。
开化城东小桥头片区新景(央广网发 开化县委宣传部供图)
今年2月,开化县召开“城市蝶变攻坚年”动员大会,启动老城片区、朝阳片区和芹阳片区三大片区城市有机更新工作,开启城市建设新一轮高潮。
未来开化将中心城区规划为一轴三组团:以芹江为轴,将芹阳组团打造成中心城区的综合服务中心,承载创新文旅产业和国际文化交流博览等功能;将朝阳组团打造成绿色制造经济区,承载绿色资源转化、绿色制造和智造等产业职能;将华阳组团打造成商贸产业城,承载商贸物流、现代工业等产业职能。
征地拆迁,拆的是老旧房屋,换来的是新的发展空间。系统性重塑县城未来的发展格局,是历史赋予开化的机遇,也是时代交给开化的重任。当前,广大群众对城市有机更新愿望强烈,对征迁改造的热情空前高涨,随着城市有机更新工作的不断推进,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冀逐渐落地,一幅幸福图景正在浙西大地徐徐展开。
破旧立新,再造发展之势,让城市焕发新机。
版权声明:本文由衢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