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衢江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区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049号提案答复的函
你在区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期间提出、由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和区政府办公室交办的《关于乡镇工业平台提升的建议》第045号议案(建议)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衢江区现有三大乡镇工业功能区,分别为廿里镇工业功能区、上方镇工业功能区、大洲镇工业功能区;两大独立工矿区,分别为峡川镇独立工矿区、后溪镇独立工矿功能区。5个工业功能区已出让土地3744.95亩,功能区以外工业用地合计用地1106亩,占全部工业用地(4851亩)的22.8%,其中规上229.63亩,规下876.9亩。5个工业功能区38家规上企业,2021年累计完成产值36.67亿元,同比增长17.3%,工业投资8.66亿,增长46.8%,制造业投资1.28亿,增长-0.7%;技改投资0.91亿,增长-55.8%。
(一)产业集聚度不高。衢江区“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2016-2020 年)中,定位了廿里镇、大洲镇、上方镇的产业,后溪镇、峡川镇没有明确定位,其中廿里工业功能区发展化工新材料、机械制造、循环经济、时尚轻工、应急产业、特种新材料等产业,大洲工业功能区发展机械制造、循环经济等产业,上方镇工业功能区钙产业向循环经济提升发展。目前廿里镇主要集中发展了化工材料产业、大洲镇只有机械零部件制造和锌金属回收,没有形成产业集聚,没有形成完整产业链,上方镇众多的钙产业等行业,虽然市场份额较高,但由于大部分企业家注重眼前利益,忽视品牌建设,创造附加值相对较低,总体水平仍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
(二)发展空间受限。根据衢委发(2020)13号文件要求,廿里工业功能区不再扩大现状工业用地,以后对其优质企业逐步搬迁进入智造新城。上方镇、大洲镇、峡川镇等工业功能区逐步淘汰。衢州市蕞新工业项目决策咨询制度规定,衢江区廿里工业功能区不再扩大现状工业用地,在现有工业用地上主要布局装备及零部件、电子信息、高端建材(包括建筑管件、装饰材料)等产业,鼓励现有企业转型升级、腾笼换鸟,以后对其优质企业逐步搬迁进入智造新城;衢江区上方镇、大洲镇、峡川镇等乡镇功能区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科学利用现有工业用地,合理布局高附加值的环境友好型项目,上方镇主要布局钙及钙深加工、新型建材等产业,大洲镇主要布局农产品加工、机械及零部件等产业,峡川镇主要布局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等产业。根据《衢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要求,乡镇工业用地新上项目不能新增排放物种类,不能超过原项目的排放总量。根据衢州是新一轮规划修编要求,全区工业用地零增长,不在规划范围内的老工业用地不新审批建筑物。
(一)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支持廿里镇工业功能区创建山区26县特色生态产业平台,加快化工园区整治,完成园区1+6+6数字化改造、封闭式管理等基建;提升上方镇工业功能区、大洲镇工业功能区、峡川镇独立工矿区和后溪镇独立工矿区等工业平台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学习先进经验与方法,对照先进园区,结合乡镇工业平台实际情况,谋划一批、滚动实施一批乡镇工业平台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推动数字园区建设,补齐污水处理、供热等短板,全面提高乡镇工业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配套。
(二)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根据我区现有产业基础,结合“十四五”规划为依据,衔接智造新城产业布局与发展规划,廿里镇工业功能区聚焦发展通用高分子有机材料产业,上方镇工业功能区围绕钙产业转型升级,大洲工业功能区提升机械制造和循环经济产业,后溪独立工矿区做精塑料制品,峡川独立工矿区做深建材产业。严把项目准入关,廿里镇工业功能区为高新园区配套,化工项目投资强度不低于300万元/亩,亩均税收不低于40万/亩;非化工项目投资强度不低于200万元/亩,在2023年底前入园的项目亩均税收不低于25万/亩,2024年以后入园的不低于30万/亩。除廿里工业功能区外,其他乡镇工业平台不发展化工项目;非化工项目根据市区决策咨询意见,按照投资强度、亩均效益、能耗“双控”等要求,鼓励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链强链补链项目落地。
(三)聚焦关键要素支持。强化土地保障,支持廿里镇创建特色生态产业平台,积极争取新的发展空间,加大低效企业整治力度,根据低效企业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盘活闲置低效企业土地,集中向乡镇工业平台内优质企业和项目倾斜。加强资金保障,每年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实行“赛马”机制,根据乡镇工业平台考发展情况,激励先进乡镇用于工业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乡镇工业平台公共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能源等项目建设和运营。聚焦能耗平衡,对新增工业项目落地进行严格把关,防止引进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项目,对高能耗项目开展整治,对符合产业导向、效益好的项目,在能耗指标上给与支持,推动区域能耗水平动态平衡和稳步下降,促进能耗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四)优化决策服务机制。持续深化衢江区“三服务”3.0版本,优化“27+1+1+N”服务企业网络架构,对五个乡镇工业平台,按照社区网格化机制走访,进一步深化企业服务,做好企业服务。优化审批,按照数字化改革的要求,建设工业项目全生命后期管理平台,简化项目决策、备案流程,提高效率。
(五)加强智造新城对接。融入智造新城工业主平台创强进位,积极做好衢江经济开发区月报和年度考评工作,继续做好原衢江经济开发区企业服务工作。在产业布局方面与智造新城形成互补错位发展格局,要积极承接氟硅新材料、锂电池等行业强链补链项目,强化招商引资,深化产业研究,推进产业集群发展。聚焦产城融合,为智造新城发展提供配套,做好集镇发展规划,聚焦城市型、科研型工业,实现衢江区与智造新城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深度融合。
感谢你对衢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建言献策,促进衢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由衢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