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柯城交出耕地保护高质量发展答卷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自2022年以来,柯城区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和百千万亩方项目工作已连续两年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
近年来,柯城区以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全力推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坚持“严管”与“优化”双管齐下、双向发力,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通过“全要素”系统整治和“项目化”综合开发,变“小田”为“大田”,统筹推进高效利用土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提升,共同守护好我们的“饭碗田”。
寸土寸金关乎国计,一垄一亩承载民生。在推动集约用地,服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乡的道路上,柯城将赓续“优化、盘活、修复、提升”的施策导向,积极发挥“土地综合整治+”的作用,持续打造耕地保护高质量发展的柯城样板。
抓统筹、强攻坚,推进土地全要素整治
初秋时节,柯城区万田乡庙源溪两岸的千余亩土地稻浪翻滚,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作为全域土地整治的国家级试点工程,柯城区紧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这把“金钥匙”,对乡村“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进行全方位治理,重构国土空间布局,重塑乡村肌理,夯实乡村资源本底,全面推进美丽田园、美丽村庄、美丽河湖、美丽交通、美丽产业建设,构建美丽格局,高质量实现乡村振兴。
万田乡整治区总面积为1256公顷,自2012年垦造耕地项目实施以来,柯城区共新增垦造耕地面积50265亩。2023年入库56个项目,新增耕地面积5378亩,累计获得指标调剂资金近百亿,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空间支持和资金保障。
为贯彻“两山”理念,落实全域景区化的目标要求,抓住全域旅游发展与大花园建设、杭衢一体等带来的机遇,按照生态优先、民意优先、发展优先、全要素综合整治修复理念,柯城区一改过去“开天窗式”造田造地、“修补式”整理农地等单个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模式,合力将资规、水利、农业、交通、旅游、生态环保等部门“六图合一”,在“一张蓝图”中重构农村生态、生产、生活等空间布局。将耕地和生态保护、全域旅游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等各项农业农村工作纳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平台统筹推进,成功创建19个试点,其中1个国家级试点、18个省级试点。
如今的万田乡,整合“五大美丽”建设,导入三朵“金花”农业产业项目,统筹实施“运动柯城”产业、文旅融合发展,将“妙缘双溪”万田乡片区打造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试点区,乡村大花园和“两山实践”引领区、示范区、精品区。
抓红线、保稳定,促进耕地集中连片
赋能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修复是重要举措。在浙江省耕地保护20条硬措施的指引下,近年来,柯城区大力推进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工作,在国土空间规划中优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和保护地块,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布局,落实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建立了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全面推进实施“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建设,全面落实新一轮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在柯城区航埠镇万川村,总面积为 8600余亩的土地集中连片整治项目已经蔚然成型。经过项目区内垦造耕地工程实施,整治后集中连片耕地可达到近6500亩。整治地块面积占项目区总面积的 74%,工程指标面积占比逾47%,远远高于项目区工程指标规模不少于项目区总面积的20%的要求。2023年,因柯城区集中连片整治面积大、耕地保护成效突出获得2022年度百千万亩方省政府督察激励事项。
抓民生,办实事,夯实后期管护保障
自垦造耕地项目实施以来,目前,管护期内土地整治项目208个,新增耕地面积2.5万亩。历年来,共新增垦造耕地面积5万多亩,共实际流转面积约为5.6855万亩。柯城区通过加强专项监督和审计,确保每年2000元/亩的管护经费切实投入到新垦造耕地的种植、培肥和维护当中,做到“种有所管、地有所养”;通过加强政策整合,蕞大限度地调动了种植户的积极性,引导村经济合作社或社会经济主体参与到耕地管护中来。同时,结合农业产业规划布局,推广“上铺模式”,杜绝抛荒现象,增强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严格落实农田“绿色过冬”,积极探索水稻+油菜,水稻+小麦,水稻+绿肥,稻渔共生、稻菜轮作等模式,合理翻耕培肥,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通过开展多田套合,在土地综合整治、百千万亩方工作中,融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粮食功能区建设,建立有效政策路径,使耕地数量质量进一步提标升级,从而实现“藏粮于地”。通过提升基础设施和推广新模式,提高种粮收益,全方位守护耕地红线。
版权声明:本文由衢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