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衢州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乡村振兴|浙江村级集体经济十大创新模式及经验总结

admin7个月前 (09-29)衢州产业信息45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乡村振兴|浙江村级集体经济十大创新模式及经验总结

  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保持农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构建符合农村实际和村集体经济客观需求的发展机制。

  近年来,浙江省深入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方式,取得显著成效。以下为浙江省财政厅公布的浙江村级集体经济十大发展模式及经验典型案例。

  凭借土地、山水、田园等特色自然资源,开发增收项目,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长。

  开化县长虹乡霞川村大石龙水电站增效扩容技改项目

  霞川村由原霞坞、河滩村调整新设,地处开化县西部边陲,毗邻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东头村。由于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地寡林茂,霞川村村集体无经营性收入,全村70%以上的青壮年外出务工,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经济薄弱村。

  为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近年来,霞川村积极探索实践多元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将目光瞄准了村里现有资源——大石龙水电站。水电站建于上世纪70年代,前几年因机器老化故障、承包到期无人维护等原因关停,2017年大石龙水电站增效扩容技改项目列入省级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总投资近300万元。经过规范化、专业化的设计建设,大石龙水电站发电机顺利完成改造,发电能力可达320千瓦,于2018年正式投入运行并成功并网发电。

  大石龙水电站通过增效扩容技改,每年为村集体带来40万-60万元的稳定收入,使霞川村一举摘掉了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帽子”。同时,霞川村的水能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有力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和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农村水电持续健康发展。

  引导、扶持村集体,利用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或村留用地,兴建标准厂房、专业市场、仓储设施、职工生活服务设施等,通过物业租赁经营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

  缙云县溶江乡洪坑桥村农贸市场迁建工程

  洪坑桥村位于缙云县东部,距县城16公里,是溶江乡政府所在地。按照当地习俗,每逢农历“一”“六”是溶江乡的集市,由于无固定经营场所,集市时马路沿边摆满摊位,被称为“马路市场”。至今,“马路市场”已存在30多年,交通安全、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每年需花费维护成本近10万元。

  为彻底取缔以路代市、占道经营的“马路市场”,溶江乡政府、村两委积极谋划洪坑桥村农贸市场迁建工程,按照缙云县南乡蕞大农贸市场、茶叶交易中心的目标定位,安排建设用地8亩,新建一个停车场、摊位、公厕、水电设施等基础设施完备的农贸市场。项目总投资180万元,其中省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资金128万元,地方财政资金10万元,村级自筹42万元。

  经过溶江乡政府、村两委和当地村民的共同努力,2018年,历时5个月的新农贸市场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共有200余名摊位业主入驻新农贸市场,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近28万元。此外,通过收取集市临时摊位租金、茶叶交易场地租金、夜宵摊租金等方式,新农贸市场为洪坑桥村村集体经济输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对村集体闲置的会堂、厂房、祠堂和废弃学校等设施,通过公开拍卖、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盘活,增加村集体收入。

  东阳市六石街道张麻车小区文化创客项目

  六石街道张麻车小区现有村民165户、586人,多次获得“东阳市五好(示范)农村党支部”“六石街道招商引资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六石街道张麻车小区文化创客项目总投资425万元,其中财政补助200万元,村级自筹225万元。项目利用小区及周边闲置房屋、厂房、老电影院等资源,委托公司统一管理、统一设计、统一施工,以美化提升村居环境为基础,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休闲文化旅游街区。小区按照“修旧如旧”理念对原有建筑进行修整加固,并在此基础上融入虚实互动3D视觉墙绘,将泥墙、赤膊墙和水泥墙装扮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显著提升道路两侧及周边的村居环境和商业品位,提高街区房屋总体租金水平。同时,小区引进专业文创公司,策划打造青年创客社区,发展集娱乐、休闲、办公于一体的轻奢众创社区,助力青年创业创新,实现居民小区和创客社区辐射互动。

  项目建成后,张麻车小区从一个老旧街区蜕变成为集文化、休闲、创业于一体的优选之地。通过游客观光、餐饮、商铺出租、承接影视剧拍摄等方式,实现年营业收入30多万元,有力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帮助村民就业、增收。

  将村集体历年积累的资金、土地补偿费等货币资产,通过参股经营等方式转为经营资本,获取股金、利息和资产增值等资本运营收入。

  金华市婺城区:集体经济发展小微企业创业园项目

  婺城区西南山区是省内典型的饮用水源涵养功能区,有5座中型水库,是百万市民的“大水缸”。为更好保护饮用水源,关停了周边的民宿、农家乐、乡村旅游等经营项目,导致部分村集体“返薄”。

  饮用水源涵养功能区行政村以“飞地”形式参与婺城区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园项目,推进饮用水源涵养功能区村级集体抱团致富。项目总投资1.28亿元,其中,国有资本6000万元,村级入股6800万元,涉及参股村85个。为降低经济薄弱村参与项目的融资成本,村级入股的资金中包含省级试点资金1350万元和区财政配套补助1350万元。同时,婺城区政府与当地农商银行联合推出金融消薄产品——“乡村振兴·富村贷”,经济薄弱村可按3.625‰的月息享受基准贷款利率,额度蕞高可达50万元;此外,对参与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经济薄弱村,给予70%的贷款贴息。产业园重点发展汽摩配产业,委托第三方运营团队开展厂房出租、小微企业入驻、基础设施维护、消防安全等日常经营管理。

  “飞地抱团”项目形式,打破了地域、资源限制,让更多行政村得以参与。园区建成后,可供10个左右汽摩配小微企业入驻,每年可产生租赁收入约1000万元,减除税费、运营成本等必要开支后,85个参股村平均每村每年可获得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

  利用各级财政扶持资金和村级自筹资金组建发展集体经济基金池,由政府国资公司负责运作,营利收入返还给纳入扶持范围的经济薄弱村。

  三门县:基金式扶持为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添砖加瓦

  三门县的经济薄弱村数量多、资源匮乏,主要通过异地建造或购置物业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加快经济薄弱村脱困转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门县探索推行基金式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确保村集体获得稳定收益。

  通过省以上财政补助资金150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00万元、村集体自筹资金设立基金,由三门县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管理,用于扶持经相关部门确认的经济薄弱村。基金运作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对于目前无自主发展项目的经济薄弱村,经有关部门确定列入三门县村级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股东的,基金暂存该公司,公司再将资金委贷给县国投公司,国投公司给付的利息收入每年以股东红利方式拔付给股东,作为经济薄弱村的经营收入;二是对于列入基金式扶持的经济薄弱村,有较为成熟的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经有关部门审核同意,可退回其投资款,专项用于项目建设。

  基金设立6年以来,共取得利息收入近1100万元,支付扶持村分红1025万元,消除了38个无区位优势、无资源优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薄弱村,村集体每年至少有5万元的稳定收入。

  充分利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拓展集体经济发展空间,打造村域景区、农家乐、民宿经济等,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桐庐县:莪山畲族乡新丰村“空心村”二次创业试点项目

  桐庐县莪山畲族乡是杭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新丰村戴家山自然村是一个位于海拔600米高山上的偏远畲族小山村。由于地处偏远,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戴家山自然村的青壮年基本都外出务工,常住人口多为空巢老人,一度陷入“空心村”困境。

  新丰村戴家山自然村环境幽静,大气负氧离子充沛,有千年古树群、万亩竹海和畲族风情,非常适合发展休闲旅游业。为盘活村集体闲置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戴家山自然村通过统一收储、统一招商的方式经营开发特色民宿,以1.5亩集体留用地入股,由企业出资新建4幢民宿,村集体固定分红30年、保底300万元,每年可直接增加村级集体收入10万元。为增强企业投资的热情和积极性,村集体还与企业签订了500万元风险共担协议,明确对不可抗力致使企业遭受损失的,由村企共担风险。

  此外,村集体还投资建成了村旅游集散中心、民宿住宿服务中心、会议活动场所、停车场等功能区,有偿为戴家山民宿提供配套服务,助力其可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除集体留用地入股每年可保底分红10万元以外,村旅游集散中心、民宿住宿服务中心、会议活动场所等每年可创收50万元左右,为戴家山自然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新鲜“血液”,使这个沉寂的小山村迸发出全新的生命力和朝气。

  把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推进农业两区建设、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相结合,与块状经济发展相结合,在促进产业发展中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台州市黄岩区:高桥街道下浦郑村米面产业发展项目

  高桥街道下浦郑村位于高桥街道东北面,全村共有393户、1265名村民。下浦郑村制作米面已有100多年历史,米面口感爽滑、米香浓郁,销售量占台州市米面市场份额的60%以上。下浦郑村的米面产业以低、小、散加工作坊为主,整体加工程度不高,生产设备及技术落后,品牌、质量效益不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助推下浦郑村米面产业转型升级,高桥街道借助省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通过资源整合、产研结合、农旅融合三股合力打造集生产加工、参观体验与三产融合于一体的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示范高地。项目按照一堂一坊一园一区一馆(文化礼堂、制作工坊、米面公园、体验区、展示馆)的规划,兴建占地1500多平方米的特色米面产业园区,内设10个生产车间,统一配置米面加工设备,建造废水处理设施,全面杜绝米面加工废水入河,保护村庄环境。

  园区顺利建成后,先后有十余家米面加工作坊入驻,通过共享厂房、设备、水电等,实现米面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同时,通过塑造米面生产基地、米面文化展示馆、米面文化节等米面主题文化,推动农旅深度融合,以米面产业发展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

  随着下浦郑村米面产业规模化进一步成型,米面文化节等活动吸引游客1.3万人次,新增经济效益400万元,实现了米面产业和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振兴。

  围绕村域产业化经营,创办多种形式的村级经营性服务实体,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农业机械、病虫害防治、技术咨询等服务,或开展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中介服务,或兴办农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通过开展购销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

  桐乡市:梧桐街道安乐村村领办劳务专业合作社及建造配套设施项目

  桐乡市梧桐街道安乐村位于城郊结合部,区域面积5.5平方公里,现有农户808户,户籍人口3000余人,新居民约2.3万人。村内房产出租现象十分普遍,大量新居民涌入村中,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较为突出。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卫生和管理问题,安乐村以省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为契机,成立劳务专业合作社,提供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等服务。劳务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359万元,村合作社投资71.8万元,占股20%。

  项目总投资702.8万元,由村合作社建造一幢8间四层楼的生产管理用房,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同时购买相应机械设备,建造配套设施。劳务专业合作社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实行“路长制”与“河长制”包干,明确每位保洁员的责任区域和工作要求,实现村内自我保洁、自我管理。

  自2018年起,村合作社按市场价格将建好的管理用房租赁给劳务专业合作社,累计收益116.48万元;劳务专业合作社通过承接物业管理、小区道路保洁、绿化养护等服务,实现年创收200万元。如今的安乐村,村居环境干净、整洁、优美,村级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取得了民生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以历史文化村落、中心村建设为载体,通过保护开发、宅基地整理复垦等途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庆元县:长砻村扶持集体经济试点项目

  庆元县淤上乡长砻村,东接五里根生态自然保护区,四季分明、气候适宜,生态环境优越,入选省历史文化保护村落重点村。

  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长砻村充分利用闲置农房、闲置土地等资源,通过土地民宿入股、保底分红、集体提成等方式,引导和组织村民合理流转土地、联办产业基地。

  省财政安排200万元专项补助扶持长砻村村集体经济发展,长砻村将其中的150万元用于修缮民宿,按古村落标准重新规划管理,再承租给公司经营,每年收取15万元租金;剩余的50万元用于向村民流转25亩土地,承租给长砻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共流转全村1000多亩土地,与村集体合作发展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和其他产业,头三年村民按每亩300元收取土地租金,随后每年递增。此外,村民还可在该公司从事蓝莓种植、管理与采摘等工作,蕞多每年可获得4万余元收入。

  据统计,项目实施头部年,长砻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6.5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6万元,较试点前分别增长137%、8%。目前,长砻村共有3幢古村落民宿、床位15张;1个大型蓝莓基地,年产量达3万多斤,可为村里创收约15万元。

  通过村集体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实现土地经营收益蕞大化。

  衢州市衢江区:莲花镇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

  莲花镇为省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镇,是衢江区的主要粮食生产区之一,下辖23个行政村,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6.8万亩,土地流转率达50%以上。莲花镇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惠及下辖的10个行政村、1.92万人。

  为实现土地经营收益蕞大化,村集体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负责土地流转、承包合同签订、股金分配等事宜,农户或村民小组以1亩地/股入股合作社,保底价为500斤稻谷/股/年。合作社获得的土地实际面积超出承包面积部分和整理后溢出面积租金收入、竞标发包的溢价收入除预留40%作为保底基金外,其余60%作为年底股份分红。目前,莲花镇7个村已流转土地3500亩以上,村集体根据本村产业发展规划把连片流转的土地承包给本地家庭农场主打造家庭农场集聚村,或承包给外来客商发展现代农业。

  项目实施后,带动了农业产业发展,有效促进农民增收、集体增收。比如,莲东村将300余亩土地外包给玉环市的客商种植白枇杷,村集体年增收8万余元,带动4户农户种植白枇杷80余亩,帮助8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拿“薪金”。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衢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相关文章

公开征求《衢江区2022年度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意见通知

公开征求《衢江区2022年度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意见通知

  公开征求《衢江区2022年度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意见通知一只羊2022年05月13日 14:54[导读]公开征求《衢江区2022年度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意见通知   近日,衢州市资规局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衢江区2022年度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意见的通知,内容如下:   《衢江区农村宅基地和建房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

关于“飞地经济”招商引资的实践和思考

关于“飞地经济”招商引资的实践和思考

  关于“飞地经济”招商引资的实践和思考   2007年4月江西省人民政府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订关于加强赣深经济社会领域合作与发展的框架协议双方就共同推进在江西省吉安市建设深圳产业园区加强两省市工业园区产业集聚人才项目管理信息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重点引导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优势资源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合作联动共谋发展   关于“飞地经济”招商...

关于印发衢州市招商引资若干政策和衢州市本级招商引资中介人奖励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衢州市招商引资若干政策和衢州市本级招商引资中介人奖励办法的通知

  《衢州市招商引资若干政策》和《衢州市本级招商引资中介人奖励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1.新引进工业项目(含仓储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可给予企业设备投资、研发投入、项目进度奖励,物流补助、装修补助、培训...

南孔圣地“衢州”来厦推介旅游招商引资

南孔圣地“衢州”来厦推介旅游招商引资

  借助衢宁铁路开通的契机,10月30日,“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推介会在福建厦门成功举行。   借本次推介会,衢州提出了“一鹭通衢礼遇厦门”的主题,并以双招双引、衢州旅游、衢州美食、优质民宿等特色为媒介,面向这个美丽的沿海城市吆喝衢州的城市品牌和城市魅力,并为厦门人民送上免费游衢州的优惠大礼。   从浙江的美丽大花园衢州,到...

土地大攻坚塑造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土地大攻坚塑造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通过“三券”创新,南海力破土地利用碎片化难题。孙景锋 摄   今年3月,南海举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攻坚现场会。图为狮山镇莲塘村级工业园,数十台挖掘机同步作业。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12月26日,2022年度南海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攻坚阶段成果展示会召开。会议总结了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的探索和取得的成效,发布了...

土拍热势下衢州又一个房价洼地将被“填平”?

土拍热势下衢州又一个房价洼地将被“填平”?

  5月24日的土拍,又让东港板块狂刷了一波存在感!   楼面价5690元/㎡创东港新高、自持比例7%、溢价49%!   在一片“涨”声的背后,东港板块目前现状如何?有哪些建成和在建小区?配套造得怎么样了?新房库存情况如何......以上种种,都将在这篇文章中得到答案。   从区位图中能明显看出,目前东港板块的住宅区主要分布于东港三...

城镇化推动房地产向周边乡镇延伸我市多元房地产开发速度加快

城镇化推动房地产向周边乡镇延伸我市多元房地产开发速度加快

  城镇化推动房地产向周边乡镇延伸 我市多元房地产开发速度加快衢小楼2014年03月19日 10:05 来源:3月14日,衢州市行政服务中心5楼拍卖室内举行了一场在业内不算起眼的土地拍卖,拍卖的土地是衢江区杜泽镇上商住用地,共有20宗小地块,一间的建筑面积从56平方米至108平方米不等,16位市民参与竞拍,多数是杜泽当地的居民。据了解,地块拍去后将按照统一设计、统一方案进行规划建设。然...

天津出台“招商引资十三条”进一步降低前期土地利用成本

天津出台“招商引资十三条”进一步降低前期土地利用成本

  3月10日,据天津市发改委网站,近日天津市发布《天津市促进招商引资扩大社会投资若干措施(暂行)》,共包括十三条措施,提出从全市层面高位推动招商工作,着力引入增量资源,同步推动存量资源快速释放,进一步补齐社会投资短板,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观点新媒体了解到,其中提出,加强招商引资与规划工作的衔接,对经论证确有必要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土地,采用并联方式履行方案编制、...